走进初春的张庄,人们会被扑面而来的新绿所陶醉:杏树枝繁叶茂,桃树姿态优雅……干部群众挥镐舞锨,挖坑、栽树、浇水、运苗,植树造林热火朝天,沟渠河畔换上了新装。而一幅幅美如画的景色正是张庄推进生态绿化建设,发展绿色经济的最好例证。
“生态林”带活近郊游
被称为“鲁西南第一高峰”的凤凰山,坐落在张庄镇,是国家AA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经过多年人工养护,景区内树种繁多,山下种植有核桃、苹果、樱桃、黄杏等20余种干鲜杂果,山上有柏树、刺槐、黄连木、陕西甲蒾、黄栌等10余种乔木。
近年来,张庄镇不断加大对凤凰山景区和生态公益林的投入,对景区内不间断地植树育林,森林覆盖面积达到1.5万亩。同时,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点、一村一产业”的要求,确定了年度创建名单,分批、分层、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创建。目前,凤凰山脚下的小彦村已创建成功,上么、虎窝、辛寺、杨庄等景区辐射范围内的村庄正在紧张创建中,不久即可成为广大群众漫步休闲的理想场地,形成特色各异、风格独特的“可憩可游、宜商宜居”的绿色生态精品观光带。
“经济林”鼓起钱袋子
一片经济林就是村两委和群众的“绿色提款机”。该镇大力推进“生态—经济—环境”协同发展,以发展成片经济林提高群众收入,主要分为东、西、北、中、西南等五个片区。
东部为地堰大枣片区,集中在大黄林、小黄林等村,折实面积2000余亩,每亩地可收入2000-3000元;西部为树莓片区,总面积400余亩,每亩可收入2万元;北部为核桃片区,东起牛角村、西至东北洼村(沿凤凰山、昌平山南线),总面积为1万余亩,其中东董村的核桃林已进入盛果期,每亩可收入4000-5000元;中部为大樱桃片区,东起西柳峪、西至张庄、北自柳树沟、南到簸箕掌,总面积已达3万余亩,其中盛果期2000余亩,大樱桃片区内农户人均收入达3万元;西南部为地堰花椒片区,集中在矬草峪、刘家洼、将军堂等村,折实面积1000余亩,每亩可收入300余元。此外,板栗、杏、桃、柿子等杂果遍布全镇,折实面积多达1万亩,平均每亩可收入300余元。
“绿化林”美了好心情
无论漫步在镇驻地的主要干道,还是悠闲地畅游在乡间小道,展现在眼前的都是一道道亮丽风景线。为了让镇村的每个元素都“绿”起来,该镇结合森林城市创建和美丽乡村创建,采取多种林木立体垂直绿化方式,栽植杨树、白腊、大叶女贞、石榴、冬青、红叶石楠等多种苗木,大大增加了镇村绿化面积。今年,该镇确定了仙桥、徐岭、白石等19个生态文明村,截至目前,村庄绿化工作已接近尾声,共栽植各类乔木3万余株,灌木10万余株。
如今,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优美的镇村环境不仅给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去处,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心情,置身于张庄镇的精品绿化带当中,带给人们的是一种静谧和醉人的享受。
文字报道:汪雯
责任编辑: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