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7日在邹城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谢成海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邹城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在中共邹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拼搏实干,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城乡一体发展迈入全面融合的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五年来,我们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综合实力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中大幅提升。预计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6.7∶61.3∶32优化为6∶55∶39;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40亿元,增长9%,是2010年的1.53倍;地方财政收入67.1亿元,增长10.3%,是2010年的2.2倍;固定资产投资416亿元,增长16%,是2010年的1.7倍;对上争取资金20亿元,累计66亿元。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1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11年的14%提高到24%,煤电产业占主导地位的格局逐步扭转,工业转型示范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4家,比2011年增加189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71家,比2011年增加43家;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到4.9万家,比2010年增加7528家。举办两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大学科技园顺利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8家,引进国家专家、“泰山学者”13人;中国驰名商标、山东著名商标分别达到3个、18个。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0家,完成退耕还果还林10万亩,培育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11处,三品认证215个,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服务业发展扩量提质。完成增加值327.6亿元,实现税收19.77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为42.75%,比2010年提高24.52个百分点。建成鲁南电商产业园和56处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服务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亿元,增长11.5%,是2010年的1.9倍。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06亿元、539亿元,比2010年增加248亿元、234亿元。5年新增金融机构14家、累计达到48家,新三板等挂牌企业达到5家。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在机制完善、项目建设中不断激发。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编制公布“三个清单”,连续三年向镇、园区下放行政权力,累计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27项。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部门整合组建。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市直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向社会公开。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正方实业、利民城投、圣城文化三个公司初步走出实体化运营路子。完成20家工业企业改制,置换职工身份1.5万人,盘活土地630亩。推行“小街道、大社区”改革,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启动农村产权交易试点,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累计依法流转土地18.6万亩。农村环卫保洁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向市场。青岛保税港区邹城功能区加快建设,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济宁保税物流中心。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9.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07亿美元,实施过亿元各类重点项目324个、完成投资744亿元,太阳宏河35万吨纤维素、诺博泰机器人、济信刹车片一期、金鼎公司退城进园、宏河圣琪生物等194个过亿元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为我市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五年来,我们突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人居环境在设施完善、功能提升中持续优化。高标准编制市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规划和专项规划,全面展开大工业板块和孟子湖新区建设,形成了“一核四区”联动发展新格局。5年累计实施城区重点建设项目137个、总投资357亿元,城乡拆迁面积553万平方米,建成930万平方米,城市建城区面积由2010年的40平方公里发展到4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5%。累计投入34.4亿元,建成市域主干道322公里、农村道路4294公里;完成425个村电网改造,铺设联合供水管网311公里、燃气管网345公里,开通城乡公交56条。孟子湖新区快速隆起,水街一期等14项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华茂万商城、红星美凯龙等高端服务业项目投入运营。老城区承载功能持续提升,体育中心体育场、文化中心两馆、邹鲁大桥、因利河治理二期、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等12项重点工程竣工投用。全面实施五城联创,累计新修及改扩建老城区主次干道35条、30.1公里,改造提升老旧小区69处,创建示范路19条,新建改建各类市场11处、街头绿地广场25处,集中供热面积达到9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469万平方米,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3%,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小城镇建设全面突破,累计实施镇驻地道路、街头绿化、污水处理、立面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70个,市场开发项目115个,规范提升8处小微产业园,入驻企业108家,城前镇、太平镇纳入国家重点镇、省示范镇。建成生态文明乡村220个、美丽乡村100个。累计完成大气、水污染治理项目106个,圆满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目标。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采煤塌陷地1.1万亩,启动泗河综合开发工程,太平湿地公园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五年来,我们大力实施“文化突围”,文化实力在弘扬传承、融合发展中明显增强。成立孟子研究院、中国孟子学会和孟子书院,编辑出版《孟府档案全编》、《孟子文献集成》(宋元卷),“孟母教子传说”成功入选国家非遗名录,“邹鲁礼乐”纳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孟”、峄山邾国故城、明鲁王陵等景区提升工程快速推进,五宝庵山、凤凰山、蓝陵桃花源、护驾山植物园等21处景点提档升级,创建4A、3A级景区12处,“孟子修学游”、“邹东深呼吸”旅游品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建成村文化广场768处,镇街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实现全覆盖。高标准建设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承接省内外干部培训班次65个,培训市内外学员2万多人。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和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活动,开设孟子公开课,开展“孟子乡音”千场大戏惠民生、万场电影免费下乡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年来,我们倾力改善民生福祉,和谐局面在事业进步、深化治理中巩固发展。市政府每年承诺为民所办10件实事如期完成,各类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连年保持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5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7元,年均分别增长11.1%、13.5%。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50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企业退休职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支付限额连续提标,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6%、98.3%。建成市社会福利中心,救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66名、贫困残疾人1万名。全面开展精准扶贫攻坚行动,11386人率先脱贫。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建成投用各类养老设施295处、床位6239张。建成各类中小学、幼儿园35处,新建改建校舍36万平方米,开通师生公交专线86条,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组建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镇卫生院13处、村居标准化卫生室72处,开展全民免费健康查体69.84万人。成功承办第23届省运会和第9届省残运会赛事活动。改造农村贫困家庭危房2756户,建成保障性住房5675套。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施专项治理42项,建成城乡网格化巡防和天网工程,累计打掉霸恶犯罪团伙89个,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年提升。

五年来,我们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服务能力在职能转变、作风改进中稳步提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四风”问题,抓好整改落实,依法履职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行“四位一体、一岗三责”领导体制和指挥部工作机制,创新实施村级“三个全覆盖”、市直部门“三个体系”、社情民意“三个平台”三个三工程,严格实行部门镇街联动、干部驻村联户、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公开接访、流动信访大厅下基层和信访积案化解,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729件,办复率100%。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实施办法,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拳治理“庸懒散”、“为官不为”等行为,依法行政能力持续增强。

二、“十三五”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邹城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五年,也是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深化城乡一体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既面临政策叠加、先行先试、转型提升、后劲坚实等基础机遇,也面临应对经济下行、推进供给侧改革、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等风险挑战。做好“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对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具有决定性意义。

“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五化融合、城乡统筹”总思路,围绕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乡一体发展两大核心任务,深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两大发展潜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协调促进、开放带动、文化兴市、绿色支撑五大战略,更高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大力度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纵深推进改革,弥补拉长短板,放大比较优势,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确保全省争先进、区域当龙头、提前达小康。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13%、9.5%,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5%;万元GDP能耗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提前实现“两个翻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经济转型新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率先突破思维创新,重点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全面创新,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和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创新型城市,为推动产业中高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建设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信息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培植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加快骨干民营企业提档升级,打造强企方阵,建设制造强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服务业提质扩量增效,不断优化布局、创新业态,大幅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比重。到2020年,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5:48.5:46.5。

(二)实施协调促进发展战略,提升融合发展新水平。坚持以城乡一体、均衡发展为目标导向,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各类要素资源向“三农”流动配置,着力补齐农村短板,推动城乡统筹向品质发展迈进。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机遇,大力实施城镇提质扩容战略,高标准打造孟子湖新区城市样板,全方位完善老城区承载功能,大力度提升小城镇发展层次,全域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健康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2%、50%。

(三)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抢抓国家、省市实施新一轮区域战略布局的机遇,全面对接参与省“两区一圈一带”建设,提升邹城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充分发挥青岛保税港区邹城功能区政策优势,引进培育一批外向型项目、出口加工企业和进出口公司,招引落地一批基地型、龙头型重大项目,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对外合作、联大联强,地企合作新上一批互促双赢优质项目,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内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打造文化建设示范区。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凝聚精神力量、推动社会进步、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把创新理念融入传统文化研究传承,把开放理念融入文化交流互鉴,把共享理念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打造文化建设示范区。立足邹城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深化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播与弘扬,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真正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十三五”时期,邹城作为孟子故里的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新发展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5处。

(五)实施绿色支撑战略,展现生态秀美新形象。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循环经济、绿色制造,加速实施绿色生态屏障、采煤塌陷治理、湿地生态修复、环境安全保障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积极倡导清洁生产、文明生活、节约消费,加快形成政府投入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市场运作为主的生态建设格局,实现发展方式“由环境换增长”向“以环境促增长”转变。

(六)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政策兜底,体现公平正义,实现共建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双向”流动,妥善解决“入园难”、“大班额”问题,让城乡孩子享受到机会均等的优质教育。坚持以创业促就业,让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意愿的群众有就业、有收入。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社会治理等体系,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三、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步年、开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

(一)突出创新发展主线,着力在加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上迈出新步伐。把创新作为结构优化、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的有力抓手,充分激活各类创新要素,深入推进工业经济全面创新,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围绕提升邹城经济开发区、邹城工业园区、兖矿·中心机电产业园、华电国际·唐村循环经济产业园创新能力,搭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年内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高地。突出抓好园区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等平台科技孵化作用,巩固提升“三院一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研发能级,加快形成产业、企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园区人才、平台、金融支撑,加速集聚创新领军、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高技能人才,培育发展众创空间、创客中心等孵化载体,放大科创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杠杆效应,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加快建设特色突出、错位发展的创新创造创业“三创”体系,提升园区创新发展动能。

壮大主导产业集群。抢抓“四新”经济发展机遇,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潜能,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流动,培育壮大高端高质高效产业集群。打造撬板,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主动接受济宁建设全省全国“新硅谷”的辐射带动,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导,加大诺博泰机器人、游骑兵电控、华煤创昊智能控制等企业扶持力度,引进培育机器人主机、系统集成及零部件、服务配套项目,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逐步健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洽谈引进软件开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产业项目,使其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补齐短板,做优新兴产业增量。聚焦新材料产业,加快实施泰玻超细纤维及超薄布、奔腾油漆50万吨新型环保涂料等项目,延伸发展高性能纤维、防腐防火涂料等产品。聚焦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推进济信汽车装备园、特力机械汽车随车工具、金鼎精密汽车铸件、天能电子产品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具备整车生产能力的产业基地。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加快鲁抗生物循环经济产业园、圣琪生物科技园、华惠医药中间体、尤特尔二期、孔圣堂生产中心等项目建设,主攻高端化学合成医药、生物制品、现代中药和医药材料,加速向产业链高端攀升。聚焦节能环保产业,加快锦华钛业脱硝催化剂、科威电力脱硫脱硝设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引进中环国投等龙头企业,高标准建设环保产业基地。厚植长板,调优传统产业存量。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力供给侧改革,大力实施优势传统产业提升计划,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品牌打造,重点推进恒信科技苯加氢、艾孚特叠氮化钠、东远石油钻具等项目建设,增强化工、机电装备等产业核心竞争力。运用市场手段、法治方式,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推进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培植创新型骨干企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年内新建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学研合作全覆盖。支持兖矿集团、邹县电厂、里彦电厂等驻邹企业深化改革、多元发展、提升效益,在邹城增投资、上项目。鼓励荣信煤化、泰山玻纤、宏河集团等骨干企业,通过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对外合作等多种形式膨胀规模、增强实力,加快太阳宏河高档纸、恒华慧谷消防器材等项目建设,尽快实现投产达效,力争年内荣信煤化销售收入突破130亿元、太阳宏河纸业突破30亿元。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导金鼎实业、奔腾漆业、天工机电等成长型企业做强规模、做优产品,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强的优势企业群体。推动全民创新创业,扶持各类创业主体,加快发展一批创新型、初创型企业,年内新增创新型中小微企业30家。

加速推进经济国际化。扎实开展“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更大力度实施精准招商,加快在手在谈项目转化,新招引落地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的优质项目。加快青岛保税港区邹城功能区建设,推进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围绕保税、免税、免证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政策,打造物流与仓储、贸易与金融等业态融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聚集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整合各类资源,联合开拓市场,建设机电机械、纤维造纸、食用菌、纺织服装等特色出口基地,推进外贸优进优出,提高经济外向度。大力实施外向型企业培植和外贸倍增计划,加快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和进出口联盟建设,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深化对外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二)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在深化城乡统筹发展上构建新格局。以实施国家、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更加注重城镇品质提升、全域统筹、内涵发展,全力建设美好家园。年内新增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镇1.6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4个、2.2个百分点。

推动城区提质扩容。树立“精明增长”理念,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发挥孟子湖新区引领带动作用,全面融入生态肌理和文化元素,加快建设孟子湖湿地公园、中央公园等城市景观,配套完善路网、热力等基础设施,快速推进职教园区、一中新校区建设,确保会展中心、二实小新校区竣工投用。更加注重产城融合,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加快实施利民养老中心、中央水街商业综合体、鑫琦国际广场等项目,全面展现新区精品城市形象。完善老城区承载功能,加快建设万德城市综合体、因利河治理三期、南沙河综合治理、垃圾发电厂、污水处理厂中水东调、“三街”改造世行项目、公共自行车系统二期等重点工程,积极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新建改建一批农贸市场、停车场,提升路网、管网、绿化等市政设施管护水平。完善老城区东片区教育、医疗、市场、商业等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纵深推进五城联创,搞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加快街道职能转变,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环卫保洁、市容整治、车辆停放、物业服务等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充分利用户籍制度改革、货币化安置等政策,消化房地产库存,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城中村和城边村居民市民化。

推动小城镇提档升级。以镇驻地开发建设、改造提升为着力点,支持城前、太平、香城、石墙四个中心镇进一步拉高标杆、高点定位,集聚生产要素、集中农村人口、集成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区域性小城市;鼓励园区镇加快镇驻地改造提升、市场化开发建设,重在提高配套服务功能,实现与园区产业协调发展;扶持其他山区镇立足各自资源禀赋,突出特色化、差异化,统筹推进镇驻地开发、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形成特色引领、错位发展新格局。深化城乡公交、供电、供水、燃气、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打通镇域交通薄弱环节,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镇村延伸,年内完成104国道大修、幸福河路南延等工程,启动岚济路改造建设,新修农村道路60公里,实施工业园区220KV、尚河35KV变电站建设,配套建设镇驻地、新型社区污水处理设施5处。持续推进强镇扩权等综合改革,进一步增强镇域发展活力。

推动美丽乡村内涵提升。坚持镇区、园区、景区、林区联动发展,突出环境整洁乡村、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三村同建”,重点打造3处济宁市级示范片区、4处邹城市级示范片区和4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深入实施村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乡土文化“六化”提升工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向“美丽经济”转变。整合政务服务、教育、医疗等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打造两公里便民服务圈,努力让农村环境更美、配套更全、服务更优。

推动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泗河市场化综合开发,治理采煤塌陷地5000亩,努力打造滨河生态示范带和生态涵养区。按照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启动城市备用水源地、邹西大工业板块一体化供水等工程规划建设。实施2万亩高标准农田、省级农田水利项目县、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蓄滞洪区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病险塘坝除险加固工程15处。坚持铁腕治污,强化源头管控,深化工业点源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巩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果,加大城乡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完成总量减排目标。

(三)做强农业现代化引擎,着力在整体提升农村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围绕“四抓四创一提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围绕“四抓”拓展农村产业新空间。突出抓好香城、城前、中心店和石墙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拓展提升绿鑫春、红长青、三山农业、邹鲁生态园等一批高效设施农业基地规模档次,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突出抓好食用菌产业发展,放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优势,培育壮大恒发、友和、集盛、福禾等食用菌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打响知名品牌。突出抓好现代林业发展,围绕建设省级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区,按照“涉农人口人均一亩果”目标,提升林果研究院科技支撑能力,深入实施退耕还果还林工程,做大做优高效生态林业,年内完成退耕还果还林4万亩。突出抓好小微产业园建设,加大8处小微产业园建设力度,配套完善办公研发、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设施,围绕形成文化旅游、轻工纺织、建材家具、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大力招引一批科技型、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形成抱团发展的特色中小微企业群体。

围绕“四创”打造农村发展新亮点。着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继续实施荒山绿化、绿色通道等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完成成片造林4万亩、绿色通道30公里、农田林网1万亩。着力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坚持本土培育与招大引强相结合,推进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膨胀规模、示范带动,力争年内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着力创建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示范点,立足我市文化传承、风土人情、生态资源优势,采取“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模式,积极发展民俗民宿、观光采摘等精品项目,打造一批滨水宜居生态村、民俗文化特色村、红色教育体验村,打响上九山、石鼓墩、上磨石岭等特色乡村游品牌,年内建成精品特色村庄10个、精品农家乐20家。着力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运营水平,依法推进农村资产资源、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统一服务型、股份合作型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年内发展提升新型经营主体30家。

围绕“一提升”培育新型农民。成立市农民学校,整合农广校、电商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发挥高职校与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优势,贴近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新创业需求,积极开展涉农政策、职业技能、农村电商等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发挥孟子学堂、孟母讲习所、村文化大院和广播“村村响”工程作用,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家庭美德宣讲、“三新四美”等教育活动,倡树乡村文明新风尚。

(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在提升现代服务业综合实力上见到新成效。坚持把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重点,重点突破文化旅游业,协调发展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拓展发展新空间。

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水平。以孟子研究院、孟子学会、孟子书院为骨干,发挥儒学大师和高层次人才作用,启动若干重大课题研究,举办系列高层次学术活动,集中推出一批优秀理论研究成果,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实现更大作为。放大“两孟”景区免费向全国大中小学师生及济宁市民开放效应,深入挖掘邹鲁礼乐内涵,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开发推出系列儒家文化教育培训套餐和文化产品,打响孟子故里文化品牌。深入推进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建设,启动实施儒家文化研修区建设,扩大政德教育影响力。坚持“旅游项目化、山区景区化”,实施孟母祠、子思书院复建,启动孟子博物馆、石刻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三孟”、峄山邾国故城、明鲁王陵景区重点项目,积极争创5A、4A级景区。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打通景区间旅游路网,完善旅游要素配置,打造五宝庵山·鸿山、上九山·五康轩、十八盘·十八趟、凤凰山·三仙山等综合性景区。壮大提升圣城文化公司资产规模和运营能力,充分发挥其在项目公司化运作、景区企业化经营等方面作用,激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

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助推功能。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软件开发、信息咨询等服务业态,吸引国内外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在我市设立分公司或接包中心,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公铁水联运优势,启动兖矿太平货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临港物流园区、荣信港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和冷链物流。依托鲁南电商园、中国网库等载体,加快电商园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招引国内外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区域总部、营运中心落户邹城,启动“全企触网”,引导企业培植专业电商平台,实行“线下线上”双向运营,年内新发展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服务站60个。积极发展银行、基金、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鼓励银行机构扩大信贷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年内新引进金融机构2家,培育新三板等上市企业2家。全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民间非法集资行为,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着力提高“三个公司”规范化、实体化经营水平,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旅游开发和公共事业等领域建设。

激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活力。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启动汽车文化主题公园、市民广场及地下商业开发等项目建设,打造护驾山美食街、鲍店路铁路文化主题街区等特色街区,不断繁荣城市商圈。继续办好母亲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大力培育会展经济、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影视音乐等文化产业,鼓励发展健康养老、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和社区家政等服务业,拓展信息通讯等新兴服务消费,满足城乡群众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

(五)健全民生保障体系,着力在增进百姓福祉上取得新成绩。积极回应群众期盼,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让城乡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生活。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健全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扶贫的工作机制,全面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成就业创业培训1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1000人。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将更多非公经济组织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持续提升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救助水平,加快完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切实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巩固省级养老服务综合试点成果,完善养老服务设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让广大老年人老有颐养、安享晚年。

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继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调整优化城乡中小学校布局,完善集团化办学模式,健全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年内启动20处中小学校新建改建工程。规范校车管理,增加城区中学师生公交线路,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改造,启动第三轮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加快推进人民医院孟子湖院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医疗保障水平。深入推进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建设44处孟子学堂示范点,新建改建100处文化广场、全民健身广场,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免费送电影下乡1万场,让城乡群众享受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办好济宁市第三届老年运动会。认真落实一对夫妇生育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提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档案史志等工作水平。

更加重视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法治邹城建设,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实施集中治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解决社会治理深层次问题。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制度,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引导,促进矛盾及时有效化解。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完成10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和鲁宁输油管线城区段迁改任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深化省级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市创建,全力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推进平安邹城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邹城已经开启“十三五”发展新征程,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充满新期待。我们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依法履职尽责,勇担发展重任,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永葆“忠”的品质。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从政之要,思想上与党同心,政治上与党同向,工作上与党同步。把对人民绝对忠诚作为执政之基,对群众关心关注的事不迟疑,对群众急需急办的事不懈怠,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做到决策为民而定、举措应民而出、冷暖为民所系。把对事业绝对忠诚作为为政之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争先进位的精气神,敢于拉高标杆,勇于正视差距,善于破解难题,在攻坚克难中打开各项工作新局面。

彰显“法”的力量。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时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学法尊法用法守法,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自觉担当起法治政府建设的推动者、守护者。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环境监管、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把权力晒在阳光下。

倡树“实”的作风。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坚定信心、增强定力,把注意力和创造力集中到抓发展、稳增长、促转型上来,铺下身子、沉到一线、融入群众,解难题、搞服务、见实效,切实担负起推动邹城新一轮发展的重任。继续发挥指挥部机制优势,调整优化设置,整合各方力量,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对认准的事咬住不放、一抓到底,对定下的事盯紧靠牢、干就干好,对难办的事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留死角。

恪守“严”的规矩。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党章、《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实施办法,持之以恒反对“四风”,集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切实增强抵御诱惑、守住底线、廉洁自律的定力。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推行“三公经费”公开,规范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和国有资产监管,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到惠民生、促发展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和问责力度,让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