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镇以实扶贫谱写新篇章
发布日期: 2017-09-08 09:15 信息来源:维护机构 浏览次数:
自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香城镇制订了产业扶贫计划和扶持政策,引导各村因村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实施了退耕还林、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项目等一批扶贫项目,有力推动了扶贫攻坚行动,谱写了以实扶贫新篇章。
项目扶持助力扶贫。根据贫困人口基础数据,全面摸查农村贫困户、扶贫生产经营主体、专项扶贫项目等融资需求,通过加强扶贫基础信息共享形成需求清单,积极争取“信贷产品”、“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等专项资金,优先扶持适合以贫困家庭为单元进行生产经营的短、平、快特色产业项目,加大对能人大户的信贷扶持力度,支持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实施“以一带十”农村能人带动贫困户的帮扶工程。香杨庄村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争取贴息贷款2万元,为焦裕启、焦裕莲、焦裕元、陈正兰等贫困户提供山羊数8只,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4000多元;大莫亭村为有种植需求的贫困户流转土地25亩,全部发展苗木种植,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5000元;洪山谷生态园安置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16人,每人每年收入6000元。
旅游产业带动脱贫。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富民产业,采取“租金+分红+就业”脱贫模式,带动贫困户扶贫脱贫。北齐村是一个346户1347人的山村,北临莫亭湖、国家AAA级五宝庵山风景区,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此基础上,北齐村广泛党员、群众意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扶贫产业突破口,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建立了农家乐、快递电商、旅游服务站等项目,形成了以乡村旅游、餐饮服务、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旅游特色村。通过旅游项目带动,2016年北齐村25户贫困户47人每人分红440.5元。距离北齐村不到3公里的西刘村,学习北齐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村自筹资金78.92万元,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建立了农家乐一处,21户50人贫困户分红1000元。通过旅游扶贫项目,保障了贫困户长期稳定收入,形成对贫困户的长效扶贫机制。
土地流转增加收入。依托退耕还林工程,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的模式,推进林业规模化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泉山沟村积极开阔发展思路,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的模式,建设了大樱桃釆摘园、葡萄采摘园和滨河花卉观光园,打造集林果采摘、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生态园。通过实施土地流转,使土地由原来亩收入不足300元,提升到每亩1000元,而且通过村级劳务公司,安置当地农民就业近百人,每人每年增加工资收入2万多元。大北王村、辛沟村将400多户农民1000亩土地集中流转给企业大户发展大枣精品园,西韩、康桃、前韩等村流转1000亩土地给圣地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大型生态养殖场4个。近年来该镇共流转土地2.8万亩,发展大樱桃、长红枣、黄桃、苹果等种植,形成了一批林果致富产业,美了村庄、富了农民。
公益岗位实现脱贫。鼓励各村探索有偿性公益岗位,先后为贫困户设置卫生保洁员、治安巡逻员、秸秆禁烧巡查员、道路养护员等岗位26个,实现了公益岗位就业脱贫。五宝庵山游客服务中心位于莫亭湖北岸,现已建成游客中心640平方米,内设游客休息大厅、接待室、特色产品商店、生态停车场和莫亭渔村等功能区,每天接待大量游客。北齐村妇女孙现荣丈夫病逝,不仅要独自抚养两个学生,还要照顾年迈的公婆,家庭十分困难,2016年8月镇扶贫办将她推荐到游客服务中心当保洁工,每月工资收入800多元,解决了她们的生活难题。张马庄村单亲父亲郝凤房年近六旬,患有精神疾病,还有14岁独子在上小学,张马村为其父子办理了家庭低保,并为老郝安排担任村里保洁员,每月工资收入600元。目前,香城镇已有26名贫困家庭人员被安置到公益岗位,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
落实政策保障扶贫。该镇积极宣传并用好上级惠民扶贫政策,最大限度争取保障政策,为扶贫攻坚奠定基础。通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对因病致贫贫困户跟踪落实医疗报销、大病救助等政策,并对个人无力承担且符合规定的住院费用的,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救助;对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兑现发放生活补贴,由每人每月60元提升到80元;对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落实学前教育等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对其他需要低保政策兜底帮扶的贫困户,由民政部门牵头,积极组织上报办理低保的相关材料,新办理低保103户,发放低保金564.8万元,临时救助、大病救助89.3万元,确保应保尽保。同时,通过带领驻村干部等包保责任人入村开展扶贫日送温暖活动,并详细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等情况,为1276户扶贫户发放了米面油和棉被等生活物资,保障了贫困群众生活无忧。
 
文字报道:张亚伦 刘近元 陈刚
责任编辑:郑海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