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830043262004/2018-05844 分        类 活动赛事
发布机构 邹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成文日期 2018-11-15
文        号 废止日期
有效性
邹城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基本情况
发布日期:2018-11-15 发布日期:2018-11-15 信息来源:邹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作为孟子故里、邹鲁圣地和国家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主战场,邹城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方面,肩负重要使命,承担艰巨任务。近年来,我市切实强化使命担当,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持续抓好文化研究挖掘、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深化研究挖掘,传承儒学文脉

全力支持孟子研究院、孟子学会、孟子书院开展文化研究传承工作,邀请陈来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儒学大师担纲,推出邹鲁文化丛书、《孟子文献集成》《孟府档案全编》等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联合孟子研究院举办《孟子》七篇解读、《中庸》解读、“孟子思想与干部政德修养”专题系列讲座等活动,为儒家文化传承弘扬搭建媒体平台。规划建设孟子研究院一体化项目,着力打造集文化传承弘扬、学术交流研讨、游客参与体验于一体的高层次研究机构。高标准建设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精心打造泰山气象门、亚圣殿、官箴碑等精品现场教学点,累计接待中央、省部各级培训班学员5万余人,“气养浩然·行守规矩”政德教育品牌大放异彩。提炼阐发母教文化的时代内涵,连续十二年成功举办母亲文化节,推动设立 “中华母亲节”。挖掘恢复宋代“邹鲁礼乐”,活态展示成人礼、婚礼等传统礼仪,拍摄制作《邹鲁礼乐》专题片,成功纳入省旅游外宣品牌和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以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实践养成、保护传承和传播交流为重点,深入实施“儒润邹城”美德教育示范工程,扎实开展“六进”活动,推进传统文化接地气、惠民生。目前,已建成孟子学堂100处、孟母讲习所200处,孟子公开课、“孟子乡音”千场大戏惠民生、万场公益电影放映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广大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二、坚持文旅融合,打造旅游品牌

始终高度聚焦“文旅融合”、“文旅共兴”,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继实施三孟、峄山、明鲁王陵景区提升和邾国故城大遗址发掘等重大工程,打造提升上九古村、五宝庵山鸿山、十八盘十八趟等一批综合性景区,累计争创3A4A级景区17处,切实打响了“孟子修学游”、“邹东深呼吸”两大旅游品牌。着力创新“旅游+文化”发展模式,以两孟景区面向济宁市民和全国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为契机,着力加强旅游产品策划开发,相继推出教子有方亲子游、儒学体验游、国际修学营等研学旅游线路,有机融入儒家传统礼仪、碑刻拓印、国学课堂等传统文化体验项目。成立邹鲁研学旅游联盟,整合上中下游研学资源,推进“产、学、研、销”一体化发展,三孟景区先后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今年以来,全市接待研学团队400余个,游客超15万人次,同比增长26.7%。坚持将邹城特色乡土文化有机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旅游发展全过程,依托邹东山区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优势,推动上九山古村落、绿鑫春生态庄园等景区开发主题民宿、冰雪温泉等新兴业态,持续引爆周边旅游市场。

三、创新体制机制,做强文化产业

成立跨部门跨行业、实体化运作的文化旅游指挥部,每年召开高规格文化旅游大会推进有关工作。制定出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专项扶持政策,设立孟子文化奖、孟子文艺奖,市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资金,扶持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两个主体作用,组建融资平台、投资主体双重作用的圣城公司,统筹各类国有景区的开发运营,拓展旅游教育传媒等文化产业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意、休闲、娱乐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双创园区为核心,两山片区、老一中片区、铁合金厂片区、梦想小镇错位发展的“一核四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搭建起高端文化人才创业、创新、创优的高端产业平台。把文化传承纳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通盘考虑,成功招引爱奇艺、猪八戒网、灵动传媒等一批文化企业落地,全力将邹城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虽然近年来我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相比,在研究成果转化、文化产业体量等方面仍存有差距。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视察为契机,牢牢把握战略机遇,着力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方面加大突破力度,为推动济宁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城市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按照文化示范区建设规划和核心区总体规划,高标准谋划一批文化项目。强化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和活态传承,做好孟子思想、邹鲁文化、母教文化和伏羲文化的传承弘扬文章,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二是坚持以文促旅、以旅载文,充分运用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耦合,统筹抓好文化产业壮大、全域旅游发展、文旅强企培育等各项工作,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共兴发展。

三是多渠道、多层次利用我市儒家文化资源,打响“气养浩然·行守规矩”政德教育品牌。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打响“儒润邹城·仁民爱物”美德教育品牌。加快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