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看庄镇 守望“幸福村”——2017-2018年看庄镇村级“三个全覆盖”工作侧记
发布日期: 2018-12-27 16:16 信息来源: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他们用脚步量民情、用真情问民需、用行动解民忧,他们抓班子、壮队伍、聚民智、暖民心,让村庄充满勃勃生机,让群众幸福之路越走越宽。他们就是看庄镇的“第一书记”。
“真诚+帮带” 夯实基层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镇“第一书记”注重从健全完善制度入手,与村“两委”研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同时,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把政治合格、有热情的村级储备年轻干部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认真落实结对帮带机制,教思路、教方法,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越来越强。
市财政局驻林前村工作组面对村“两委”不完整、班子成员职责不清,制度缺了解,班子欠磨合的实际情况,工作组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从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入手,为村“两委”定好“规矩”,明确村“两委”成员各项职责,制定了班子议事、学习、考勤、坐班制度,渐渐地,成员在村里扎根了,也开始按制度办事了。
“还是郑书记办法多,现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高,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林前村村党支部书记杨德英说。
“真心+帮扶” 拓宽致富门路
要富“口袋”必须先富“脑袋”。该镇“第一书记”坚持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的工作理念,始终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主要任务来抓, 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有利资源,查信息、找项目、引技术,破解发展难题,千方百计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寻找具有造血功能和长期效益的项目。
“我们走访过程中,村民们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里想干点事都找不到资金。我们通过多方论证,结合村庄实际,决定以光伏发电项目为抓手,为村集体带来收益。”市住建局驻东柳村第一书记林山国介绍说。思路清晰了,更要抓落实。经过工作组的不懈努力,总造价10万余元、15kv的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建成,每年将为村集体增加近2万元收入。市财政局驻林前村工作组和市直机关工委联建杜家村工作组也分别为所驻村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近1万元收入。其他工作组也根据本村实际找到了适合的致富道路,整合村庄闲置资产、流转土地整体发包,村集体收入均达到了3万元以上,摘除了“空壳村”的帽子,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真情+帮助” 营造文明乡风
村庄要“塑形”,更要“铸魂”。该镇“第一书记”始终将文明乡风作为村庄发展重要的精神和文化支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构筑乡村文明高地,厚植乡村文明沃土,书写乡风文明新答卷。
市住建局驻东柳村工作组充分利用“柳下学堂”教育阵地,定期举办传统文化系列教育,并邀请村内老人为村民讲述柳下邑传说和柳下惠故事,让村民对本村的历史文化以及“和圣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全村营造了和谐、文明的乡村文化氛围。市文化执法局驻小付楼村工作组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定期组织青春护航志愿服务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传递到了基层,播撒给了青春的心灵。“我们生活变了样,党的教育不能忘,勤俭节约不忘本,老一辈传统要发扬……”这句顺口溜已经在小付楼村流传开来。
“真爱+帮困” 办好实事好事
群众提出来的“小事、难事”,就是他们的“大事、要事”。两年来,该镇各驻村工作组从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出发,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尽心竭力帮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突出困难,力所能及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七贤村工作组针对该村亟待解决的农田浇灌难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村内3眼大口井实施了水利设施配套工程,对大口井进行了整修,并安装了3个水泵,铺设了3400米的地下浇水管道,覆盖了全村800多亩农田,并且率先实行了单表计量、买卡充费的浇水模式,真正方便了村民的生产使用,全村的农田灌溉面积达到95%以上,切实解决了村民的生产实际困难。市财政局驻林前村工作组为有效解决村民生活用水不足的为题,积极筹措资金,在村内新打了150米的机井,并对全村近7000米自来水管道进行了改造,有效解决了村庄自来水管道老化、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据了解,该镇各驻村工作组两年来共协调资金、物资1300余万元,真心实意为当地村民谋福利,扎扎实实兴办了一批民生实事,让每一件实事好事落地见效,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看庄镇党委副书记、下派工作队长冯景楠谈起该镇的驻村工作时说:“两年来,我们看庄镇下派工作队统筹带领全镇驻村各支力量,坚定初心使命,书写幸福梦想,将自己的真诚、真心、真情、真爱洒满看庄镇,用实干和担当与村民共同守望‘幸福村’!”
 
文字报道:王彬
责任编辑:张云霄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