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K23421890K/2018-00097 | 分 类 | 其他事项解读 |
发布机构 | 邹城市人民政府千泉街道办事处 | 成文日期 | 2018-02-15 |
文 号 | K2342189-0/2018-0010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方案一出,犹如平地春雷,响彻齐鲁大地。
一、基础与意义
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一些突出问题。加快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有利于增强山东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有利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带动北方地区协调发展。有利于探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有机统一的推进机制。
二、总体要求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新技术新产业
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知识技术信息数据为支撑。主要目标2020试验区初步形成科学有效的路径模式,淘汰落后产能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兴产业逐步成长为新的增长引擎,现有的传统产业基本完成改革升级,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动能转换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日益显现,全省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6年的人均10万元提高到14万元;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占比,由2016年的2.3%提高到2.7%左右。
三、试验区布局
济南青岛烟台三核引领、区域融合互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格局。突出三核引领作用,强化三核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全省协调联动发展,健全产业合作利益分享机制。
四、化解过剩产能
明确去产能重点,化解钢铁、煤炭、电解铝、火电、建材等行业。优化去产能路径,逐步提高环保、能耗、水耗、安全、质量、技术标准。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创新职工安置、债权债务处理等去产能配套政策。
五、发展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鼓励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高端装备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支持青岛等有条件的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现代海洋产业,支持青岛、烟台等建设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医养健康产业,加快建设济南市国际医学科学中心。
六、改造传统产业
高端化工产业,优化发展新型煤化工和精细盐化工。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影视文化消费先行体验区。精品旅游产业,支持青岛等城市开展游轮旅游。现代金融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在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
七、深化改革激发转换活动
创新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机制,开展地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财税激励约束机制,选择部分产业行业先行先试临时性的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开展泰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试点。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支持济南、青岛、烟台等市合理调整行政区划。
八、创新驱动增强转换动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建设超算中心,研究建设大洋钻探船等科研创新平台。打造区域创新开展载体,支持青岛创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九、扩大开放释放转换潜力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支持青岛、烟台、济南等城市建设进口特殊商品制定口岸。创新区域开放合作模式,密切与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等的经济联系,构建区域间协作发展机制。
十、加强保障强化转换支撑
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行并联审批、阳光审批、显示办结等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人才支撑体制,支撑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学科,开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完善智能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支持济南机场升级改造,建设青岛新机场。新建和迁建一批支线机场。
解读材料源文件页面入口: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8/3/16/art_2522_11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