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22357P/2018-08453 | 分 类 |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
发布机构 | 邹城市国土资源局(市不动产登记局) | 成文日期 | 2018-06-26 |
文 号 | 00432235-7/2018-00068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邹城市国土资源局
关于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78号提案的
答复
刘天元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国土资源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大塌陷地治理力度”提案收悉,对于您的提案,我局高度重视,组织专门班子进行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安排规划科、采煤塌陷地治理办公室等有关科室负责办理。对照国土部门职能职责,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煤炭资源丰富,境内含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占境域总面积的22%;地下煤炭储量达41亿吨,是全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现有国有、地方矿井7对,年产原煤2000万吨。多年来,大量煤炭资源的开采在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耕地塌陷、地标建筑物损毁等生态和社会问题。
面对严峻形势,我市坚持把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科学制订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治理模式,扎实有效地开展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程,自1998年开展采煤塌陷地治理以来,先后实施由国家和地方配套共同出资项目3个;省、济宁市级项目7个、市财政及企业出资委托建设项目6个,治理塌陷地约4万亩。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塌陷地治理的组织实施、督促指导。市人大、政协定期开展视察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市国土资源局设立了塌陷地治理办公室,各有关镇设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具体抓好塌陷地综合治理工作落实。
二是健全完善机制。建立了“规划先行、多元投入、规范管理、滚动治理”的工作机制。规划方面,聘请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专家,编制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规划,规划治理塌陷地5万亩,努力实现采煤塌陷与综合治理同步。投入方面,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属地镇自筹资金为补充的投资机制。市政府每年从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金、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荒芜费中拿出部分资金,专项用于采煤塌陷地治理。管理方面,实行项目公告、工程招标、工程监理、项目法人管理、项目合同化管理等制度,严把采煤塌陷地治理论证关、规划关、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
三是完善治理模式。坚持把塌陷地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改善城乡面貌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塌陷区深度、周围环境和地表、地理状况等实际,因地制宜推行了排矸填充、挖深垫浅、借势利用和浅层平整四种治理模式。按照“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游则游”的原则,提升综合开发效益。
针对您提出的中心店镇后屯村区域塌陷塌陷多年的情况,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筹措治理资金,按照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煤炭工业局《关于对省级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资金进行竞争性分配的通知》要求,经过实地调研和充分征求镇村意见,编制申报了中心店镇2018年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成功争取上级资金5000万元。
该项目位于邹城市中心店镇北部,涉及中心店镇后屯村、前屯村、前厂村、石柱厂村、小赵村、白马厂村6个行政村;北至邹城市与兖州、曲阜市县区界,西至新石铁路,南至白马河河堤,东至石柱厂村西,总面积7548亩,预算经费总额约为1.5亿元。项目区南部规划为农业用地区,以恢复耕地为主,规划恢复耕地4925.84,新增耕地596亩。北部以生态治理为主,采取种植绿化、修筑环湖路、观景台、栈桥等观光游览设施,打造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下步,我局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和有关镇街、企业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做好配套资金筹集工作,明确项目推进时间节点,建立健全任务倒逼机制,制订完善具体推进方案,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年内开工建设,明年年底前完成项目实施。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解决塌陷造成的土壤、水土污染等问题,提升农业生产收益,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实现该塌陷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国土资源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今后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邹城市国土资源局
201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