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262191/2018-08363 | 分 类 | 人大建议办理情况 |
发布机构 | 邹城市农业局 | 成文日期 | 2018-07-09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仲从中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现代农业扶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十九大以来,邹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助推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下步,结合代表意见,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今后的工作:
一、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工作。近年来我市按照拉长产业链、做强大产业的思路,整合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建立起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8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75家。为破解龙头企业资金瓶颈,市农业局相关部门将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着力改善金融服务,多途径创新为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以集约高效为目标,引导农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资源要素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产业化联合体、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多种形式,实现联合融合发展。推行“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培育壮大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大体量”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小而精”家庭农场和专业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上下游产业有效衔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到2020年发展专业大户300家、家庭农场330家、规模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40家、专业合作组织2000家。
二、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为响应中央号召,为返乡下乡本乡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创业增收,我们积极开展了申报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我市绿鑫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业基地、五康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邹城食用菌星创天地基地等6个园区(基地)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为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创业创新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有利的带动了的当地农民的创业增收积极性。为进一步宣传创业创新产生的良好影响,推介三山、绿鑫春等申报了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第二批优秀带头人。下步,我们将积极争创国家级农村双创示范园区、示范基地,规范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农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政策,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做好创新创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三、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一是强化人才招引培训。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高职校为依托成立农民学校,开展农村人才继续教育。探索“技能+创业+学历”教育培训模式,通过职业技能认定、青壮年劳动者培养、返乡农民工培训等方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水平。继续开展“三支一扶”行动,大力实施“邹鲁英才”计划,确保农村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有效解决农村人员紧缺、知识匮乏、能力不足等问题。二是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以创业就业为重点,以促进增收为目标,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就业、成功创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和乡土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善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农科驿站建设,配齐驻站专家及科技特派员,打造一批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和社会服务型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农技人员等实用人才。
四、认真落实农业补贴政策。2017年我市积极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支农惠农补贴,2017年核定小麦种植面积47.98万亩,补贴资金5999.91万元,受惠农户123970户;共完成小麦良种补贴面积23.3万亩,补贴资金242.99万元;全市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和种粮家庭农场为232户,种粮面积为3.3万亩,补助资金36.49万元;市小麦保险投保面积为39.4万亩,农户缴纳保险134.1万元,总保费670.6万元,理赔总额276.2万元;玉米保险投保面积为40.6万亩,农户缴纳保险121.9万元,总保费609.7万元,已决赔款297.7万元。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耕地地力补贴政策和省粮食规模经营奖励政策,大力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稳步扩大保险覆盖面,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农业政策性保险投保对象由国家层面决定,农业部门只负责推行实施。目前我市只对小麦、玉米及花生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下步即将开展春秋两季马铃薯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推广实施。
五、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突出抓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集成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指导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争创一批省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强化“三品一标”认证标识管理,2018年内新认定“三品一标”10个,到2020年“三品一标”认证达到200个。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提升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强化农产品监管执法机构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行动。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农产品品牌培育机制;建立品牌目录制度,指导新型经营主体争创国家、省级农业品牌。围绕“邹城蘑菇”、草莓、核桃、大樱桃、土豆等特色农业,加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以“1+N”母子品牌运营模式,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扩大我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非常感谢您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得到您更多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