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262191/2018-08458 | 分 类 |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
发布机构 | 邹城市农业局 | 成文日期 | 2018-07-09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邹农函)字第08号
王俊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扶持绿色农业,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目标
以绿色发展、生态效益为导向,突出抓好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绿色化进程。继续加大秸秆禁烧力度,力争在2018年实现秸秆零焚烧,同时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 95%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2万亩;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着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扭转,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工作措施
(一)实施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我市在推广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以山东省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共建成东源果蔬、圣土阳光、石东瓜果、润土农业、洪山流域、圣国果树等8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7350亩。以创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会为契机,邹城市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作物,着力抓好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太阳能刹虫灯、普通电源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等绿色杀虫灭虫技术和设备,坚持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实施了“万灯杀虫工程”、花生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项目,全市病虫害绿色防控总体覆盖率达到53%,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我们将继续推广应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创省级生态循环示范基地,争取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县项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生态农业技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年内新增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2万亩,打造30万亩邹东山区优质果蔬生产示范区。深度挖掘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指导镇街创建一批国家、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二)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邹城市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近几年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抓好秸秆禁烧的同时,积极进行秸秆多形式利用的探索和实践,并从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宣传教育、执法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定的“秸秆经济”气候。我们将协调镇街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大督察力度及宣传力度,做到早宣传、早安排,争取夏收秋收关键期实现秸秆零焚烧。继续以邹城市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建设为依托,结合邹城市秸秆综合利用实际情况,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多元利用、农用优先;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突出重点,扶贫优先”原则,拓宽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途径,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主要利用方式,宣传引导农民和多部门协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培育发展秸秆收储运等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争创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
(三)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近年来,我市按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要求,应用了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节约型技术,实施了“两减三保”行动计划。全市每年平均推广配方施肥面积50多万亩,使用振频式杀虫灯0.8万盏、防虫网1万多亩;粮食、经济作物氮肥(折纯)使用量分别降低到了17公斤/播亩和23公斤/播亩;农药播亩使用量降低到250克以内,有效的节约了资源,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环境,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将继续提升和保护耕地质量,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管理。继续做好我市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和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详查、点位的布设、核实、取样和前处理工作。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保墒固土、生物节水、沟播种植、膜下滴灌等旱作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和天然降水利用率;实施机深松,改善耕地质量。
(四)推行化肥减量使用。分区域、分作物制订科学施肥方案,公布区域施肥“大配方”,推广高产、高效、环保施肥技术,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化肥机械深施、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推进施肥方式转变;加快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研发推广,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鼓励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推广种植绿肥,优化用肥结构,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
(五)推行农药减量使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统治”的植保方针,按照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的工作要求,落实“控、替、精、统”技术路线,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综合技术模式,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管理规定,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指导农民科学用药,精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
(六)以安全优质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标准、质量监测和农产品评价认证三大体系建设,健全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巩固、放大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品牌效应,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中心和基层追溯点建设,建成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安全监测合格率在98%以上,全力打造“食安邹城”。
(七)加强规模建设,提升品牌在市场上竞争力。把规模、质量、品牌融入农业发展中去,在建立规模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增强质量意识的基础上,打造一批省内乃至国内知名的生态循环农业拳头品牌。利用齐鲁产权交易中心,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管理。对地域标识特色的农产品,强化打造,把特色产品做出规模、做大做强,争取成为新的品牌,努力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八)大力增强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一是开展农技人员科技下乡活动,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机制,到农村一线指导生产。有计划地对现有农技人员进行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培训,或安排到大专院校学习,使之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二是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技术员推广补助项目”,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联合推进生态循环农业重大技术攻关,解决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
非常感谢您对绿色农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得到您更多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