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83004235149C/2018-14990 分        类 市政府办文件
发布机构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8-08-16
文        号 邹政办字〔2018〕53号 废止日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农业“新六产”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8-08-16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农业“新六产”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8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农业“新六产”发展的实施方案


发展农业“新六产”,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第一产业接二连三、第二产业带一连三、第三产业引一连二,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销链、完善利益链,加快发展循环型、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园区型新业态,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再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着力优化调整农业结构

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等建设,推进粮油、食用菌、果蔬、畜禽、水产品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

(一)稳定加强粮食产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依托粮食绿色高产创建平台,持续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突出抓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项目,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高标准农田70万亩,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0亿斤以上。持续扩大优质地瓜、花生、杂粮杂豆、设施瓜菜、食用菌、中药材等高值高效作物基地规模,提高农业种植效益。(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粮食局、市发改局等,各镇街)

(二)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建设一批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到2020年畜禽规模化养殖达到85%以上。加大粮改饲试点,增加食草牛羊业占养殖业比重。加大建设林菌、林药、林菜、林禽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示范点。依法规范水产生态养殖,引导采煤塌陷治理区、水库发展生态渔业养殖,拓展休闲渔业和设施渔业,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责任单位:市畜牧兽医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等,各镇街)

(三)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农业全程机械化,大力培育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农机作业、维修、中介、租赁及农资供销、大田托管、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户参与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化经营与农民收益共享。对土豆机播机收、花生联合收获等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补助,到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推广应用,大力推广设施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生产技术。加快互联网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与农业融合。推广成熟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智慧农机作业等精准化作业,推广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应用普及和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市农机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供销社、粮食局,各镇街)

二、着力推进第一产业接二连三

(四)发挥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基础作用。引导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农民等创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物流配送、粮食烘干等服务,每年评定市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10家左右。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基本农田建设、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供销社、粮食局等,各镇街)

(五)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粮油制品、食用菌产品、肉禽制品、功能饮料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各镇街规划布局农产品加工园区,围绕食用菌、甘薯、花生、草莓、核桃、桃特色农产品生产,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鼓励圣琪生物建设薯类现代农业生物科技园、熙来生物变性淀粉生产加工、宇程生物加工食用菌功能性饮品,辐射带动建设原料基地。争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鼓励家庭农场成立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直销、加工、品牌营销等。(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等,各镇街)

(六)打造农业园区发展新亮点。推进科技、人才、金融、财税资源政策向农业园区集聚。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国家、省、市、县级农业园区梯次推进、快速发展格局。积极创建农业产业园区,集中打造现代精致农业产业带、示范区、增长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到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农高区,积极争取国家农高区,建成济宁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处。(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至澄公司等,各镇街)

三、着力推进第二产业带一连三

(七)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到2020年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0家以上。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与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建设创新研发平台,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挥至澄农业公司的载体平台作用,助推重点农业项目引进、落地,提高农业投入的使用效益。发挥友和菌业、呱呱鸭、金鹏食品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扩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示范引领农业“新六产”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科技局、至澄农业公司等,各镇街)

(八)创新发展订单农业。推动二产向一产融合发展,鼓励农业重点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圣琪生物甘薯全产业链发展,推广五康轩、沃犁诗、利马菌业等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融合发展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产加销合作,联合设立共同营销基金,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经信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等,各镇街)

(九)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社,鼓励农户、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通过劳动力、资金、土地等方式参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产业化经营、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和利润返还等方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式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制订农用地入股基准地价,为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户土地入股、流转提供参考依据。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推广常生源菌业公司通过保底价收购、土地入股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共建标准化、规模化食用菌基地,建设田头市场,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供销社等,各镇街)

四、着力推进第三产业引一连二

(十)发挥农业品牌带动作用。打造邹城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加强服务指导,带领农业类商标企业“走出去、学进来”,将农业类商标使用先进地市的先进经验学进来,提高农业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支持市场主体争创名优品牌。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到2020年“三品一标”认证达到200个左右。提升邹城食用菌、甘薯、樱桃、核桃、草莓等品牌市场竞争力,积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供销社等,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各镇街)

(十一)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旅游、教育、科技、文化、康养产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农耕文化体验园。办好草莓节、桃花节、核桃节、樱桃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指导中小学校组织学生体验农耕文化、农业科普等修学产品。加快建设“农趣体验型”“农业科普型”“民俗文化体验型”等旅游特色小镇,重点打造蘑菇小镇、草莓小镇、薯香小镇等特色小镇及三仙山、绿鑫春、五康轩等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邹西采煤塌陷区、邹东美丽乡村景观水域等休闲垂钓旅游,创建一批省市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供销社等,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各镇街)

(十二)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优势产区、流通重要节点地区和城市消费集散区,打造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指导济宁保税物流中心、万恒果蔬国家田头市场、鲁南电商产业园、常生源菌业物联网系统建设试点项目。积极对接阿里、京东、一亩田等知名电商企业,建设优质农产品网上特色馆。鼓励各镇街利用闲置资源建设农村电商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项目。支持优势产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推进市场流通地点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等,各镇街)

(十三)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在特色农产品种植地培育集农产品规模种植、产地初加工、乡村旅游、农业电商有机联系的产业业态。扶持田黄沃犁诗、香城北齐电商、城前绿奥、宜禾农业等整合各类资源,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吸引外资投向农业“新六产”、设施农业、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领域,鼓励各大超市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协会等开展产销对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供销社等,各镇街)

五、着力强化保障服务

(十四)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支持齐鲁产权交易中心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市场营销等服务。培育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服务。充分运用已建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引导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质量追溯点,持续扩大覆盖面积。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护双方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经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物价局等,各镇街)

(十五)提升农业人才科技支撑能力。打造一批农业“双创”示范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支持农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联盟,发挥圣琪生物、福禾菌业等龙头企业院士工作站作用,推进“邹城鲁西南现代农业引智试验区”“天禾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邹鲁微生物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机构建设。发挥鲁南电商产业园人才培养、电子商务等孵化器的作用。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等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等,各镇街)

(十六)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农业“新六产”。加大对上政策性项目资金争取,预算内投资、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优先支持农业“新六产”项目。加强与省农担公司合作,设立农业信贷担保风险基金,推进我市政策性农业信贷业务实质性运营,支持至澄农业公司加大投融资力度,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业“新六产”。落实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引导各商业银行通过获取上级行支持、争取支农再贷款、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筛选推介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项目,提高融资对接效率。支持农业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金融办、市发改局、人民银行邹城支行、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供销社,至澄农业公司等,各镇街) 

(十七)积极开展试点示范。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农业“新六产”试点示范工程。筹措整合涉农资金,启动市级农业“新六产”试点项目,试点开展多元化产业融合模式创新、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完善等,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至澄农业公司等,各镇街)

(十八)完善农业用地用电政策。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用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按农用地管理。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园区等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并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允许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依法依规盘活现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新产业。落实粮食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供电公司等,各镇街)

(十九)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成立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工作指导和推动。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政策措施,建立责任落实、跟踪评价、监督考核、激励奖惩和督导推进机制。各镇街要强化主体责任,根据国家和省、市要求,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和实施方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新六产”集聚。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加强资金、资源整合,推动政策集聚,定期会商重大事项,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市农业局、发改局要建立跟踪分析和评估制度,对本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等适时开展联合督查,及时总结工作成果报市委、市政府,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效。(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发改局、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等,各镇街)

附件:邹城市加快农业“新六产”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邹城市加快农业“新六产”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杜庆节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田成柱  市委常委、副市长

             祖传军  市委常委、副市长

             赵洪新  副市长

成  员:赵  龙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陈  伟  市发改局局长

           王俊岩  市经信局局长

           王福成  市教育局局长

           朱红卫  市科技局局长

          田慎华  市财政局局长

          刘守新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王永文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宋  波  市水利局局长

         冯  强  市农业局局长

        潘峄峰  市商务局党委书记

        王召峰  市工商局局长

        高凤军  市林业局局长

        刘  强  市旅游局局长

        邵泽国  市金融办主任

        全  盛  市供销联社主任

        鲍善顺  市农机局局长

        张兴涓  市畜牧兽医局局长

        邢殿法  人民银行邹城市支行行长

        程  伟  邹城市供电公司总经理

        董富林  市农业局副局长

       王慎新  山东至澄农业投资公司董事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冯强兼任办公室主任,董富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