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调查问卷截止后,市食安办经后台数据分析,将结果整理汇总,并将问题反馈至邹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将相应解决措施归纳并予以回复如下:
问题一:在食品安全方面,最担心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抗生素、重金属)残留问题、食品添加剂问题、食品过期变质问题。
反馈回复:1、针对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市场监管局加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和监督抽检力度,开展定期抽检和食品快检进市场、进超市、进社区活动。加大对全市范围内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及所用食材原料的抽检力度,特别是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油、蛋、奶、肉、豆制品、食用农产品等食品开展定期抽检、快检行动。
2、通常所说的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是指非法添加非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乱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所生产的食品则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严厉打击非法添加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监管人员重要的职责。同时,广大群众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尤其不要购买颜色过艳、味道过浓、口感异常的食品。
3、若买到过期变质食品,请保留证据,向所在购物地乡镇或街道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
问题二:食品安全问题最大隐患在生产加工环节。
反馈回复:市场监管局针对生产加工环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监管力度,重点检查整治。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频次,提升整体环境水平。严格按照“许可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重点对生产单位周围是否有明显污染源、生产加工场所是否卫生、生熟食品是否分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否规范以及防鼠、防蝇设施是否安装到位等方面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当场指出,给予责令限期整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拒不改正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问题三:群众对现行《食品安全法》最关心从食品源头到餐桌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实现有效监管。
反馈回复:健全完善有效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建立企业首负责任、责任追究、强制保险、食品原产地可追溯、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等制度,落实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制度,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和无缝隙覆盖,有效防范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为了强化食品安全源头综合治理,今年下半年,市场监管局坚决打好食品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力把好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服务每一道防线,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问题四:学校周边的小摊贩销售的辣条、无包装或简易包装的小零食,对孩子健康造成隐患,怎么办?
反馈回复:学生饮食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我市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师生饮食安全。市食安办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和市教体局在监督管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制定方案,统筹安排。印发《邹城市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十条措施实施方案》,部署全面排查全市各类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清理中小学校校园及周边“辣条”等问题食品工作。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广泛宣传学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切实增强广大师生食品安全意识,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致校园周边经营户的一封信》等宣传材料。
3.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对学校周边餐饮服务、食品经营及小摊点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央视3·15曝光的问题“辣条”产品、“五毛食品”经营者、学校周边与集贸市场的流动摊贩、无证照经营者以及经销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等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
4.严格督导,严肃问责。市食安办、市场监管局和教体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工作不力、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学校或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和严肃问责。
问题五:建议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反馈回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直是食品监管部门监督管理的重点。近些年来,我市食品监管部门重拳出击,办理了一系列重案要案,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向好。
在惩治假冒伪劣食品方面,2019年,市场监管局先后组织两场假冒伪劣食品药品集中销毁仪式,累计集中销毁过期方便面、饮料和食用油等食品30余个品种,累计20余吨,总价值百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