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植保站zcnyjzhibaozhan@ji.shandong.cn 2019年4月16日
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趋势与防治预报
根据市植保站近期对小麦病虫害发生基数调查,结合气象条件、品种布局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报小麦穗期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趋势,其中小麦蚜虫大发生,白粉病中等发生,叶锈病中等偏轻发生,赤霉病、条锈病流行风险较大。
一、主要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治适期
1、小麦蚜虫大发生。据市植保站近日普查,一般地块百株有虫20~80头,平均百株有虫35头左右,个别地块百株高达200头以上。近期气温偏低、田间湿度较大,对蚜虫的生长繁殖有利。根据蚜虫发育进度,4月25日~5月5日为防治适期。
2、小麦赤霉病局部有偏重流行风险。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通报,黄淮北部、小麦-玉米连作区菌源总量明显高于常年,菌源量满足偏重流行的条件;目前黄淮海地区小麦主栽品种易感品种种植比例高达90%。若我市小麦抽穗扬花期(4月下旬~5月初)遇连阴雨、持续30小时以上大雾天气,
赤霉病有偏重流行风险。小麦抽穗扬花初期为赤霉病防治适期。
3、小麦条锈病有潜在流行风险。根据我市长期天气预报预报,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我市将有几次强降雨过程,田间湿度大对条锈病发生有利,如外地菌源大量传入,再遇气候条件适宜,该病害将有可能发生流行。
4、白粉病中等发生,防治适期为4月下旬~5月初。
二、小麦穗期病虫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防控策略:小麦赤霉病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花期遇雨喷药”不动摇;小麦蚜虫要以控制前期基数,严防穗期暴发危害;小麦条锈病要狠抓“带药监测、打点保面,发现一点、防治一片”,严防扩散流行。要继续推广小麦穗期 “一喷三防”技术,即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一次喷药,达到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目的。要充分发挥统防统治组织的作用,实行统防统治及群防群治相结合,不留死角。要优先采用生物农药及新型植保机械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小麦产量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
1、小麦蚜虫、白粉病、叶锈病
防治适期为4月25日~5月5日。一是生物防治,在蚜虫未达到百株500 头防治指标前,充分发挥蚜茧蜂、瓢虫、草岭、食蚜蝇等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二是科学用药,每亩用70%吡虫啉悬浮颗粒剂5~10g+430g/L戊唑醇悬浮剂20~25ml+98%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均匀喷雾(采用
植保无人机飞防,要适当增加药剂用量,以抵消因飘移药剂损失);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50~60ml+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 25~30ml+0.01%芸苔素内酯20ml,兑水均匀喷雾。
2、小麦条锈病
坚持见病喷药防治,每亩用430g/L戊唑醇悬浮剂 20~25ml,或20%三唑酮乳油50~60ml,对水均匀喷雾。
3、小麦赤霉病
防治适期为小麦抽穗至扬花期(4月25日~5月初)。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如果抽穗至扬花期遇到连阴雨或大雾天气,持续超过30小时,赤霉病将会流行,该病害只能预防,一旦发生无法控制。因此,在雨、雾停后立即进行喷施农药防控,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每亩 100~150ml,或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5~30ml,任选一种,兑水均匀喷小麦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