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262191/2019-10016 | 分 类 |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
发布机构 | 邹城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19-06-17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邹农函)字第8号
李辉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提的议案很中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要求我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打造示范标杆,去年10月,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发改委等11部门启动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我市被确定为重点打造的10个示范县之一。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乡村振兴指挥部,编制了《邹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5个工作方案,制定了《创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市实施方案》和《2019年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明确了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建设任务。4月24日召开全市创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市动员会议,印发有关文件,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市乡村振兴指挥部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创建省乡村振兴示范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抓点扩面、示范带动。坚持高点定位、因地制宜,聘请中国农科院编制《邹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突出示范带、示范片、示范镇、示范村、示范项目引领,全力打造邹城乡村振兴“五个示范”。一是建设示范带。重点抓好近郊游、邹东山区生态、文旅融合、湿地观光4条示范带,形成集美丽乡村、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特色精品线路。二是建设示范片区。坚持片区打造全域推动,重点推进大束特色小镇片区、石墙郭里片区、香城丘陵片区、中心店九龙山片区、张庄凤凰山片区、田黄十八趟片区等6个特色片区建设,串点成线、以点带面。三是建设示范镇。加快推进大束镇、城前镇、香城镇等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大束镇全力突破蓝城云梦桃源小镇、蘑菇产业园、匡衡湖健康文旅综合体等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中国儒乡田园第一镇;城前镇围绕建设中心小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培育壮大生态产业、打造全域旅游四大核心任务,实施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战略,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建设示范村。重点打造北齐村、泉山沟村、上磨石岭村、葛炉山村、大庄二村等10个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每个镇新建升级一批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重点增加AB两类村庄数量,探索创新多元模式和成功经验。五是建设示范项目。发挥投资2.1亿元的康王养生谷、投资5.3亿元的上九山等示范作用,扶持发展农业“新六产”项目,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形成乡村振兴的新典范。
(二)产业引领、项目推动。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兴农,深化农业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推动邹城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全面振兴。一是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以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充分发挥食用菌研究院作用,突破菌种研发、食用菌装备制造、食药用菌精深加工,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升级,进一步打响“邹城蘑菇”品牌。加快投资50亿元的“蘑菇小镇”建设,推进友硕菌业主板上市。目前,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1430万平方米,食用菌年产量30万吨、产值30亿元,培植了友硕、利马、恒发等20多家工厂化、智能化食用菌企业,全力打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第一市。二是加快发展小微企业园。坚持产镇融合、产业兴镇,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园发展,8个山区镇全部建设小微产业园区,吸引入园企业128家,提供就业岗位1.8万余个,成功纳入国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三是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加快石墙农业公园、峄山邹鲁生态观光、张庄薯香小镇等一批田园综合体,综合运用“旅游+”等手段,打造一批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精品民宿,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四是培育美丽经济。深化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全市建设4A级、3A级景区17处,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12个、旅游特色村35个,打响“邹东深呼吸”旅游品牌。深化“互联网+”下沉融合,建设年产值过3亿元的鲁南电商产业园,大樱桃、核桃等农副产品销往20余个省市,打通“网货下乡、农货进城”双向渠道。
(三)生态优先、环境驱动。围绕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美同建,突出示范片区、旅游景区、现代农业园区、退耕还林区“四区”融合,全市已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达标村共568个,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68%,建成济宁市级示范片区5个,片区总量位列济宁市第一。一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村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乡土文化“六化”提升工程,建设农村公路4380公里,农村公交站点实现全覆盖,成为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13个镇、835个村及国省道、县乡公路的保洁任务,经过公开招标全部托管给专业公司,形成“一把笤帚扫全城”的良性格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宣传报道了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成效。创新污水治理模式,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年内完成28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生态湿地14个,污水处理设备14个。二是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投资3.5亿元建成了日处理600余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建成30座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站,垃圾分类覆盖到全部镇和80%的行政村。三是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合理确定农村改厕工作计划和治理模式,建立“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监理、统一验收”“五个统一”改厕流程和标准化质量监管体系,累计完成改厕13.1万户,被住建部与联合国儿基会确定为消除粪便暴露示范县市。四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树牢生态底线,抓好生态优化区、生态治理区、高效生态示范区“三区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积极开展“绿满乡村”三年国土绿化行动,栽植各类乔灌木600余万株,建成绿色通道430公里,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
(四)改革创新、内力拉动。圆满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扎实推进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等改革试点,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强化智库战略支撑。与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签订了“整建制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合作协议”,落实“1+N”模式,选派1名科技副市长、4名科技副镇长,引进专家团队13个并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实施创新领军企业“保姆式”引才行动,常生源生物、福禾菌业分别引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王波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孙淑静教授,成功推荐申报2019年度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从烟台栖霞、淄博沂源引进乡土实用人才,不断壮大“农科驿站”全职驻站专家队伍。二是推动工商资本下乡。充分发挥政策扶持与引导作用,市财政投入1.8亿元,吸引社会投资23.5亿元建设了绿鑫春、三仙山等近20家超过千亩的现代农业园区,友泓蘑菇产业园、蓝城云梦桃源小镇、匡衡湖康养综合体等一大批大项目落地建设。山东友硕生物科技公司投资兴建智能化食用菌生产基地,日产金针菇25万瓶,年产4万吨,销售收入近3亿元,成为全国单产金针菇最大的食用菌种植、生产厂家,就地安置附近10余个村、500余名劳动力。泉山沟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牵引,与兖矿信达酒店集团合作,实施占地200亩的“香信名宿”精品民宿园项目,利用闲置民房打造35所民宿院落,建设泉山美食大院和自助厨房,由农民参与经营,走出了一条以工商资本撬动集体增收的道路,2018年实现集体收入28万元。三是深化权能拓展。全市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879个,清查核实集体资产总额80.83亿元、资源性资产233.39万亩,量化经营性资产28.36亿元,有效盘活了“沉睡”多年的资产。成立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邹城分公司,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拓展,在全省率先发放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已发放贷款31笔、贷款金额582万元,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08笔、贷款金额710万元,有效破解了农民群众发展难题。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全面深改:突破创新谋发展 》为题,介绍了邹城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做法。
(五)党建保障、领航促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以强根基、固堡垒、促振兴为目标,启动实施红色堡垒、头雁引领、补钙壮骨、扶弱促强、育苗清源、五彩党建、红帆领航、聚力补链“强基固本八大工程”,确保基层党建工作“一年有变化、两年见成效、三年上水平”。市财政每年列支1.5亿元,按照农村人均40元、城市社区每千户2万元的标准兜底村级党组织运转经费,按照每个社区10万元的标准拨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落实村级四职干部岗位补贴和离任村主职干部生活补贴,确保了村级“有钱干事”。突出抓好场所建设,连年实施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工程,改造提升村级活动场所400多个,确保了村级“有场所议事”。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实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职工、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力度,有序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优化升级、新老交替。培育壮大乡村组织振兴骨干力量,加强优秀后备人才递进培养,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库,不断充实乡村组织振兴工作力量。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邹城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6月17日
签发人:张弘
联系人:孙振国
联系电话:18805472698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