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370883004326462Q/2019-10013 分        类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发布机构 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 成文日期 2019-07-24
文        号 废止日期
有效性
对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3号《恢复子张祠,构建两孟历史文化街区儒学完整礼制空间》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07-24 发布日期:2019-07-24 信息来源: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

顾梅等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文化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您提出的《恢复子张祠,构建两孟历史文化街区儒学完整礼制空间》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关于恢复先贤子张祠的议,在前两年颛孙后裔代表专程文物部门进行过咨询,“两会”期间再次通过市政府督查室转交我单位办理,单位高度重视,专门组织各下属单位、科室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

一、关于子张祠及儒学礼制空间的认识

(一)关于子张祠

按照提案所述,子张祠“在解放前因战乱被毁,现为呈断垣残壁的一块四方形地段”,另据以前咨询资料显示,“原址现已被近现代建筑完全覆盖,遗迹不复存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规定,文物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市先后开展了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登记各级不可移动文物点517处,其中不含子张祠因此,鉴于子张祠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文物遗迹遗物,且未列入文物登记范围,其恢复建设工作不属于文物保护法》保护范畴

(二)关于两孟历史文化街区

2017年,由规划部门修编的《邹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一章第9条将“邹城市区内历史城区的历史格局和整体风貌的保护与控制”列为邹城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规定其保护重点是“保护历史城区内孟府、孟庙与亚圣庙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真实载体与历史环境。对现存的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古迹要实行抢救性保护、修葺,并整治其周边环境”;第五章第22条规定,在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带”(儒家文化带)、“三区”(其中包括两孟历史风貌保护区);第七章专门制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一章,专门分为“亚圣庙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庙街西一巷历史文化街区”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对其中的人工、自然人文等环境构成要素进行列表展示,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展示规划和分期措施。从内容看,该规划没有“两孟历史文化街区”的提法,仅将历史城区定位定位“依托邹县古城的典型城市格局和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两孟文化区”,其中未涉及子张祠的有关内容。

(三)关于儒学礼制空间

按照《邹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构建中国儒学文化的展示之地,集文化、商业、旅游、居住复合功能,以孟子文化为主题特色的现代城市历史中心区”。

另据了解,2013年前后由邹城市政府出资,在市文化旅游指挥部的领导下,由市文城办牵头,邀请浙江大学跨文化与区域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吴宗杰教授团队实施了“邹城市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研究”项目,最终汇总整理成《邹城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与记忆》成果一书。内容包括城池礼制、城市礼制空间、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等,并提出了“故位,故宇,故香火”及“在邹城空间里配置经义源流”、“再生现代都市文化肌理”、“以遗产促进政府治理方式和教育创新”的思路,为邹城儒学及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式,也为市政府的整体规划和决策部署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资料。书中设立“颛孙子子张祠”一节,概述子张祠的创修历史及子张子的生平事迹,此可谓提案中恢复子张祠的由来。

二、文化旅游部门关于儒学传统文化及礼制空间开展的前期工作

(一)配合实施儒学文化阐释工程

配合孟子研究院等机构开展文化研究传承工作,邀请陈来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儒学大师担纲,推出邹鲁文化丛书、《孟子文献集成》《孟府档案全编》等高质量学术研究及资料整理成果。联合孟子研究院举办《孟子》七篇解读、《中庸》解读、“孟子思想与干部政德修养”专题系列讲座等活动,为儒家文化传承弘扬搭建媒体平台。规划建设孟子研究院一体化项目,着力打造集文化传承弘扬、学术交流研讨、游客参与体验于一体的高层次研究机构。高标准建设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精心打造泰山气象门、亚圣殿、官箴碑等精品现场教学点,累计接待中央、省部各级培训班学员5万余人,“气养浩然·行守规矩”政德教育品牌大放异彩。提炼阐发母教文化的时代内涵,连续十二年成功举办母亲文化节,推动设立 “中华母亲节”。以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实践传承交流为重点,深入实施“儒润邹城”美德教育示范工程,扎实开展“六进”活动,目前已建成孟子学堂100处、孟母讲习所200处,孟子公开课、“孟子乡音”千场大戏惠民生、万场公益电影放映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广大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二)开展邹鲁文化礼制恢复传承

近年来,邹城市组织本地文化学者挖掘邹鲁地区传承的礼乐文化,依据《四库全书》、古代邹城地方志、《三迁志》、《重撰三迁志》等历代古籍,研究挖掘古书典籍对古代礼乐的点滴记载,逐步对沉淀于东夷地区的文化典籍进行挖掘整理,并对古代礼乐文化中的各种礼(开笔礼、成人礼、儒家婚礼、祭礼、乡射礼等)、金声玉振的古代器乐、历代各种礼的乐舞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恢复,并在孟府、孟庙景区进行了常态化演出。2014年成立了“邹鲁礼乐团”,同年冬至恢复了冬至祭孟,并推出大型礼乐文化剧《礼乐邹鲁》。此后,邹鲁礼乐一方面注重挖掘整理,先后复原儒家传统礼仪,在孟庙亚圣殿、孟府大堂等礼制空间开展常态化演绎传承;打造原创礼乐文化剧《邹鲁礼乐》,将礼乐文化通过舞台艺术表演的形式尽数展现,“邹鲁礼乐”被纳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另一方面注重普及推广,相继展演儒家传统礼仪、祭孟大典、祭祀伏羲女娲大典、乡饮酒礼等活动,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原创礼乐文化剧《礼乐复兴·邹鲁先行》在国内外多个地区巡演交流;文化部信息共享资源工程项目,20集大型文献纪录片《邹鲁礼乐》已拍摄制作完成,现已上线“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

(三)深化打造孟子研学旅游品牌

以孟庙孟府景区核心基地,深入挖掘孟子文化、儒家文化、母教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提升研学旅游基地设施条件,倾力打造“孟子研学游”亮点旅游品牌。挖掘整合了“孟母断机处、亚圣殿、孟府大堂、感恩堂”四个现场教学点和“习儒馆、赐书楼”两个体验教学点,开辟了一处独具地方特色的校外教育阵地,采取寓教于乐的创新型教育模式,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孟庙孟府景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开设了丰富的研学实践课程,打造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游学线路,将传统文化体验、传统礼仪体验、传统手工体验融合在一起,成功推出了“孟子的成长之道”“孟子的修身之道”“孟子的浩然之气”“探寻孟庙古树花卉奇观”“重走孟母三迁路 回报父母养育恩”五条特色研学旅游线路,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孟庙孟府景区先后荣获了“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等荣誉称号。

三、下步工作计划

从以上叙述来看,针对恢复子张祠、构件两孟历史文化街区儒学完整礼制空间而开展的工作,从具体情况看仍处于前期研究阶段,但部分部门的前期工作实际上已或多或少的涉及到提案的主题。如千泉街道在2019年紧紧围绕“城建服务型”镇街发展定位,加快规划“两孟”历史街区及邹鲁田园小镇项目,提升孟子儒家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就文化旅游部门讲,下一步我中心将立足部门职责,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中心工作,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文化挖潜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文旅融合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带动和促进儒家文化资源研究展示及传承利用工作。

(一)立足特色,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之本

配合孟子研究院、市委宣传部、市党史研究室、市政协文史委等,组织人员继续对邹城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开展有关课题调查研究,编辑出版系列文化典籍丛书,进一步满足社会大众及广大游客学习儒家传统文化的热切需求。通过深入发掘、专业合作,精心策划邹城文化旅游专题展览,积极开发文创产品,进一步丰富市区文化旅游内容,带动游客从看“景点”到看“文化”的转变,使在地下的、书本里的文化走上来、活起来,使之变为可视、可读和可消费的文化产品。

(二)着眼传承,不断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方式

以孟庙孟府及孟母三迁故址等为核心阵地,针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儒学研学教育活动,利用假期、双休日举办“少年读经班”,让广大青少年在这里读经习儒,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中华母亲文化节等文化交流契机,继续深化开展传统文化进景区、邹鲁礼乐演艺、古代成人礼、五经博士选拔活动等多样活动,利用游客的亲身参与,积极构建儒家文化展示和传承的平台。继续深化实施政德教育基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开展政德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凸显品牌魅力。

(三)切实行动,配合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鉴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已列入《邹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其中的建设工作需要提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决策,同时需规划、发改、国土等主管部门审批。另外,针对提案提及的子张祠旧址为南关社区办公场所占压因地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庙、孟府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因此在规划建设时应予以避让,如无法避让,应按程序报国家文物部门审批,同时我们将积极配合做好相关文物保护工作

以上答复,敬请批评指正。再次表示感谢。

此复。

 

 

                         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  

2019年6月17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