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83004325611P/2020-00026 分        类 项目环评和验收
发布机构 邹城市生态环境局 成文日期 2020-01-07
文        号 废止日期
有效性
[环评拟审批公示]关于邹城市利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两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审批公示
发布日期:2020-01-07 发布日期:2020-01-07 信息来源:邹城市生态环境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我局将邹城市利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两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1月7日——2020年1月13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 0537-5296415

电子信箱:zchbjxkk@ji.shandong.cn

通讯地址:邹城市为民服务中心(邹城市太平东路2666号)二楼东区项目建设综合受理区(273500)

序号

建设单位及项目名称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邹城市利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礼义路黄疃新村段道路工程项目

山东大洲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邹城市利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礼义路黄疃新村段道路工程项目,项目建设地址为邹城市孟子湖新区,东起仁爱路,西至仁义路。该项目总投资280万元,环保投资28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黄疃新村段道路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工程,配套排水、雨水、交通等分项建设工程。礼义路黄疃新村段道路长288米,宽30米,铺筑沥青路面,新建排水管道、人行道、路灯、绿化、电缆线路等,为城市主干道。

一、施工期

为减轻施工活动对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施工期间拟采取如下措施:

1、合理进行施工布置,精心组织施工管理,严格将工程施工区控制在直接受影响的范围内。

2、在项目场地内,确定适宜的建筑土方临时堆存点,挖取的土方尽量做到及时回填,并避免雨天挖、填土方作业,以减轻水土流失;

3、在管道施工中执行“分层开挖原则”,施工后进行地貌、植被恢复,以植被护土,防止或减轻水土流失。

4、限制施工临时占地的范围,不仅限制了这些影响的范围,还可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并可将影响减缓至最低。

5、对土壤、植被的恢复,遵循破坏多少,恢复多少的原则。

6、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管理工作,严禁随意砍伐破坏施工区内外的植被、作物。

7、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小开挖量,回填应按原有的土层顺序进行。

8、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保护工作。道路两侧原有的树木应加以保护,按照要求具体落实,并严格管理,确保其存活率。

通过采取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可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二、营运期

1、适时加强项目区内绿化建设,不断提高绿化质量。

2、根据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工作管理制度,根据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确定不同的管理工作管理制度。

2

邹城市利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新区基础设施项目

山东大洲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邹城市利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新区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建设地址为邹城市孟子湖新区。该项目总投资6520万元,环保投资196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3%。本项目在孟子湖新区内新建7条市政道路,道路总长3894m,同时配套污水、雨水、给水、照明、交通和绿化等工程。

一、施工期

为减轻施工活动对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施工期间拟采取如下措施:

1、合理进行施工布置,精心组织施工管理,严格将工程施工区控制在直接受影响的范围内。

2、在项目场地内,确定适宜的建筑土方临时堆存点,挖取的土方尽量做到及时回填,并避免雨天挖、填土方作业,以减轻水土流失;

3、在管道施工中执行“分层开挖原则”,施工后进行地貌、植被恢复,以植被护土,防止或减轻水土流失。

4、限制施工临时占地的范围,不仅限制了这些影响的范围,还可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并可将影响减缓至最低。

5、对土壤、植被的恢复,遵循破坏多少,恢复多少的原则。

6、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管理工作,严禁随意砍伐破坏施工区内外的植被、作物。

7、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小开挖量,回填应按原有的土层顺序进行。

8、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保护工作。道路两侧原有的树木应加以保护,按照要求具体落实,并严格管理,确保其存活率。

通过采取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可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二、营运期

1、适时加强项目区内绿化建设,不断提高绿化质量。

2、根据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工作管理制度,根据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确定不同的管理工作管理制度。

通过采取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恢复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