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山街道全力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发布日期:2020-11-05 信息来源:邹城市人民政府钢山街道办事处

今年以来,钢山街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期待的问题入手,多谋民生之利,多办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忧,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指南针”,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一)全面做好民生工程建设。街道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的切实需求作为工作重心,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建设完成西关、北关、孟庄三处幸福食堂,为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服务。做好钢山花园四村水电改造,保障居民用电用水问题。平安路便民农贸市场建成投用,积极引导流动摊点退路入市,加强市场管理,方便辖区居民生活所需。加强村社区路灯、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管护,街道拿出资金,对辖区内6000余平方的背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实施古塔小区、正阳小区、三洋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总投资3000余万元,惠及居民1386户,最大限度提升居民生活环境。通过切实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二)全力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街实行人居环境整治包保责任制,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包保薄弱村,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联系村,每周六常态化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村两委干部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充分发挥志愿者推广带动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评比,围绕道路卫生、村庄环境整治、建筑垃圾等项目制定考核细则,量化分值,每周一排名,每月一通报,年底依据考核分值,兑现奖惩,督促各村真抓实干,确保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取得良好成效。

(三)创新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城市社区治理难点集中表现在物业管理上,占市“三个平台”交办事项近七成,街道积极探索实施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托底并行的工作模式,有计划、分批次推进。对具备物业管理基本条件的131个封闭式“三无”老旧住宅小区,积极引入规范化公司管理,拨付基本物业服务费,引导业主树立“花钱买服务”的思想;对不具备物业管理条件的120个不规则集中的“三无”老旧住宅小区,纳入社区物业服务站兜底,实行连片管理,鼓励有实力的物业公司协管。选择基础好、有带动效果的老旧小区筹建业主委员会,由点带面,逐步拓展,全面完成辖区内小区业主大会的筹建、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和换届等工作。有序扩大物业管理的覆盖面,持续开展最佳物业和群众满意物业社区评选活动,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四)着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今年以来,街道加强治安防范队伍建设,投资27万余元采购7辆治安巡逻车,配发到辖区4个派出所,实施“警灯闪烁”工程,在辖区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逻。实行村两委干部轮流带班站岗巡逻制度,各村居成立不少于5人的治安联防队伍,社区组建治安看护队,老社区不少于50人,新社区不少于30人,分班次进行治安巡逻工作。健全网格化管理职责、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网格管理员、网格党小组及网格物业管理员3支管理队伍,随时、随地搜集上传网格内矛盾纠纷、治安隐患等动态信息。投资100余万元对辖区派出所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改造提升,在城区背街小巷和三无住宅小区重点部位增加监控摄像头116个,在社区建立监控平台,实现与派出所监控中心平台联网,打造“无缝隙、全覆盖”视频监控网络,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

(五)持续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今年以来,街道针对村社区开展安全宣传和检查活动60余场次,全面提升居民安全素质,熟练掌握居家生活安全常识、社会生活安全常识和消防安全常识,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通过聘请安全专家在全街范围内危化品行业、工商贸行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场所152家次,针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下达执法文书,并督促限期整改。同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及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报送及时准确、整改及时到位。

(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钢山街道认真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整体布局、多措并举,盘活用好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着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一是建设文明实践阵地。按照“规划引领、试点先行、全域覆盖”的原则,整合现有基层党建、文化科技、普法宣传、社会公益等阵地,建设面向群众、服务群众、联络群众的统一阵地。现已建成街道文明实践中心和24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并依托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等进一步夯实街道文明实践阵地。此外,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燕京社区、鸿景雅苑社区、后八里沟村作为示范片区进行重点打造,全面展现各村社区发展内涵,持续增强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街道层面,壮大“钢好有我”志愿者队伍,分别成立百姓宣讲服务团、雷锋志愿服务团、“大家乐”文体服务团等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都是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村、社区层面,每个村社区根据实际至少成立1支志愿队伍,同时建立志愿者信息库、服务项目库等信息库,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现有燕京社区“情暖燕京365”“管的宽”、铁山社区“志愿服务在身边、大事小事来铁山”、建业社区“爱心建业”等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了一村居一品牌的模式。三是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街道定期开展“幸福快车进社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搭起链接群众的桥梁,着力打造“家门口服务”,为群众送演出、送文化、送政策、送知识;积极组织各村、社区文体队伍进行太极拳、广场舞等培训展演活动,增强群众健康意识;高标准举办了“健康生活·舞动钢山”第四届广场舞大赛,获得邹城、济宁广场舞大赛一等奖,充分展现出新时代钢山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全街大力举办“儒润邹城·翰墨钢山”书法比赛,持续评选“书香家庭”“钢山好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