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两孟文化底蕴 涵养居民家国情怀
——“古色+红色”为爱国主义教育上“新色”
近年来,邹城市千泉街道充分挖掘和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之一的孟府孟庙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以孟子思想、母教文化、红色教育为核心,探索推动居民爱国教育社区化,社区爱国教育活动化,引导居民、学生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不断提升居民爱国意识、涵养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提炼孟子思想 引领爱国主义教育
将孟子思想融入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两孟”教育基地、三迁祠、子思书院、社区文化广场等场所,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更加注重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和实效性。“孟子学堂”宣讲润心。遵循学用结合、资源共享、分类推进、彰显特色的原则,在各村居“孟子讲堂”定期开展国学知识普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公共宣讲服务;利用社区广播、公告栏,向社区居民推荐《孟子》七篇解读、《中庸》解读等电视节目,增进孟子思想的日常教化作用;利用社区“四点半课堂”,组织社区志愿者为中小学生讲述传统文化故事;持续更新村居农家书屋图书,发放《孟子文献集成》等图书3000余册。“孟子乡音”文化惠民。通过“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方式,利用各村居“百姓大舞台”,开展“孟子乡音”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年均可达50余场次,农村公益电影年均80余场次。“研学旅游”修身立志。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学生开展“孟子研学游”传统文化体验项目,针对不同群体指导推荐“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孟子的修身之道”“礼遗孟府夏令营”“邹游记”等研学游产品,寓教于乐,通过诵读孟子名言、祭拜亚圣孟子,让社区居民、学生感悟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认同感。
弘扬母教文化 传承优秀家风家训
以母爱母教、家风家训为切入点,打造贤母园、文博苑孟母文化广场等文体场所,复建孟母祠等古建筑,精准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扩大母教文化影响力,传承家国情怀。培育个人美德。围绕“明礼知义育家风·崇德向善树文明”等主题,连续多年举办“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130多名贫困学生获得持续性帮扶;开展“最美妈妈”“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千泉人”等系列评选活动,持续传递社会正能量。传承优秀家风。开展“讲好孟母教子故事,建设和谐幸福家庭”专题讲座、“母亲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等系列活动,将孟母教子思想与当代家教家风建设融会贯通,强调了家长在良好家风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围绕和谐、孝道、励志、修身等方面,开展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开展“陪着妈妈游邹城”、孟母亲情庙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评比活动,引导居民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涵养家国情怀。以“扬母教精神·树家国情怀”为主题,积极参与孟子故里母亲文化节庆典活动,引导居民崇德向善、爱国爱家,让良好家风、优秀文化引领扬正气、引风尚、树新风,为基层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开展红色教育 激发居民爱国热情
以儒家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辅以红色教育活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内容全覆盖,掀起社区爱国热潮。学习“红色先进”典型。持续开展“红色讲坛”进社区活动,以“文明实践站”“市民学校”为基础,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党员、退伍老兵、参战人员、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加入志愿者宣讲队伍,提高红色文化、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和覆盖面,为新形势下传承红色精神搭建良好平台。加强“红色阵地”建设。各社区积极建设“红色书屋”“红色长廊”等红色文化场所,招募爱心人士、志愿者、“五老”人员等加入工作队伍,定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同时与共驻共建单位联动,深入挖掘教育资源,文博苑社区、东关社区利用驻地单位市规划展览馆、一实小爱国教育展示馆等资源,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共建活动。引领“红色物业”管理。实施“红色引领工程”,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全力打造玉泉社区等“智慧物业”试点2处,建立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14处,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助老爱幼、爱国教育等系列志愿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打造红色物业千泉模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