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大众日报》、《山东商报》、《齐鲁晚报》、《济宁晚报》4家媒体记者一行5人,来我市采访“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情况,市残联副理事长张雯陪同采访。
记者一行先后来到钢山街道“懿德”残疾人之家、凫山街道“友爱”残疾人之家和大束镇残疾人之家3处“如康家园”现场,对我市“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采访。每到一处,记者都将镜头对准“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的残疾群众,通过亲口问、亲耳听、实地拍、认真记,对我市开展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采访中,残疾人之家的社区康复、日间照料、康复训练、辅助性就业、残疾人托养、心理健康和文体娱乐等功能区建设及服务开展情况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表示,邹城市“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着眼于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为残疾人提供了个性化、多元化的综合服务,切实减轻了残疾人家庭负担,提升残疾人素质能力,增加了残疾人经济收入,展示了残疾人自身价值。下一步,他们将根据采访到的情况认真撰写稿件,全方位展示邹城“如康家园”建设成果,大力宣传邹城市残联推进省级试点项目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年以来,邹城市残联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高标准打造了钢山街道“懿德”残疾人之家、凫山街道“友爱”残疾人之家等5处残疾人之家“如康家园”,融合了残疾儿童康复、残疾人托养、残疾人养老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平台功能,满足了残疾人康复训练、日间照料、寄宿托养、辅助性就业等服务需求,开创了“教育+康复+托养+养老+医疗”五位一体的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获得了中国残联、山东省残联和济宁市残联领导的肯定,江苏省残联、北京市东城区残联,以及山东省部分地市和县市区残联等40余家单位来邹考察学习。
2022年,邹城市残联将综合借鉴各方面经验,结合各自优势、特点,继续扎实推进“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每个镇街至少打造1处集日间照料、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文化体育、社会助残等为一体的综合助残服务平台,并逐步向有条件的村(社区)延伸,让残疾人就近就便享受各项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分忧、为残疾人家庭解困,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