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2554XU/2021-03082 | 分 类 | 人大建议办理情况 |
发布机构 | 市发展和改革局 | 成文日期 | 2021-06-27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张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围绕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推进我市转型发展的议案》的议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转型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围绕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推进我市转型发展的议案》也是我市近年来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邹城市委、市政府多年来把我市为资源城市转型作为我市一项重点工作,按照“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打造品牌、集群发展”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工业强市理念,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工业强市”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构建门类齐全、优势突出的工业发展体系。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煤电、煤化一体化产业,积极推动高碳资源低碳利用、绿色发展,促进煤炭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加快建设大型清洁高效坑口燃煤电厂、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进一步提高煤炭集中高效发电比重;促进煤炭精深加工和多元转化,构建以先进合成材料为主体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逐步向具有区域特色的“煤–焦–化–电”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树立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理念,拉延产业链和拉近产业群,积极发展食品包装、食品物流等配套产业,加快发展壮大食品产业集群;推进电工电气设备及其它通用设备产品高端化发展,改造提升机械制造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集约化和绿色化发展水平,促进新型建材产业转型升级。转变观念,大力培育和发展铝基和碳基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配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二、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构建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资本和金融、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体系,为创新引擎加足动力。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核心战略,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调整工业结构,集中要素资源,聚焦“中高端”,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集约+循环”等模式,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和培育,争取更多的园区成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更好地发挥基地引领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作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商业、信息、金融、咨询等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
三、项目建设支撑,确保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京东云(鲁南)数字经济产业园为平台,加快建设京东云云计算大数据基地、京东云鲁南电商产业园运营中心、京东云鲁南数字经济成果转化中心、京东云区域互联网+文旅创意示范中心、京东云区域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及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项目,打造一个互联网+新经济发展综合体。二是绿色化工产业,重点布局攻坚荣信煤化循环产业园,加快推进乙醇项目、艾孚特科技、国宏二期等项目建设。三是新材料产业,围绕打造省级新材料应用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泰玻二期、水发集团铅碳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建设。四是健康医药产业,围绕构建以高端制剂、中成药等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鲁抗医药动植药品生产基地项目、孔圣堂制药中医药产业园项目及吉田生物、嘉珂生物厂区建设,力争2021年底华源高精新医药孵化园7个子项目全部入驻并投产。五是智能装备产业,确保投资10.6亿元的艾坦姆高端控制阀、5.3亿元的山东高矿重工永磁输送装备等重点项目年内投产运营,北斗矿用5G智能传输平台、圣矿液压支柱等项目试生产,兖矿轻合金新材料科创中心、机器人产业园改造提升项目完成建设,市政府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每年列支1亿元,连续5年,共计5亿元,用于扶持壮大我市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扩张发展。六是新能源产业,围绕邹城东部山区风能、西部塌陷区太阳能资源富集的优势,我市已策划上报十四五期间光伏发电项目共450MW,正在争取纳入省济宁市规划盘子,华电石墙阳来65MW光伏发电项目、中心店镇后屯渔光互补一期项目等项目正在办理电网消纳前期手续,加快推进国宏化工氢能产业链建设,实现我市新能源产业规模跨越式发展。
下步工作中,市发改局将进一步立足职责,加大力度,做好我市能源产业转型发展工作。
邹城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6月27日
签发人:陈 伟
联系人:韩来昌
联系电话:0537-5265277
抄送:市人大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市委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