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镇:三个“聚焦”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
发布日期:2021-07-02 信息来源:香城镇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香城镇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重要抓手,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既“走实”又“走心”,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

注重党史教育,聚焦党性提升,让办事氛围“浓”起来。围绕干部素质,以“党性作风提升工程”为主题,通过理论+实践、线下+线上、专题党课+研讨交流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广泛营造“学党史办实事”的活动氛围。组织70余名村党支部书记、管区书记到国防基地围绕干部党性作风提升开展拓展训练,先后到城前镇渠庄红色教育基地、马兰山社区和兖州区新兖镇牛楼小镇等地进行实地参观,找差距学经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多次邀请济宁市委党校和邹城市委党校老师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等内容进行授课,举办学习心得专题交流座谈会,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换届后各村党支部书记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注重深入基层,聚焦民生问题,让办事效果“实”起来。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民意“5”来听,瞄准民生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组织全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排查走访,在调研基础上列出民生实事清单,定项目、定责任、定时限,落实跟踪督导措施,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到群众心里去,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两不误”“齐推进”,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效。截至目前,共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生产、就业、教育、卫生、生活等热点难点问题50余件,完成路灯更换60余个,开展村内环境整治40余次,修复村内破损道路10.2公里,成立防汛抗旱队伍35个,开展文体活动20余次,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注重服务实效,聚焦群众困难,让办事方法“活”起来。一是便民新举“再提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投资8万元在群众服务大厅安装自助服务终端机,服务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二是致富增收“惠民生”。积极调结构促增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先后在张桃村、泉山村、北齐村流转600余亩土地,建立了葡萄产业种植示范点,每亩土地可增收1万余元。三是为民服务“亲情化”。推广“1”键办事为民服务举措,在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士等困难群众的手机上建立亲情号码,一旦遇到问题时长按手机拨号键“1”,就能第一时间联系到驻村干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