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8300432554XU/2021-07058 分        类 规划解读
发布机构 邹城市发改局 发文日期 2021-09-30
文        号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文字解读】关于《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解读

一、关于《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制定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纲要,科学谋划好2035年远景目标,事关全市发展大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几大领导班子对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一系列会议进行研究。市委、市政府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市发改局会同有关部门、各镇街,全力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形成48篇重大课题调研成果,组织开展15个专项规划编制。

坚持开门编规划,会同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组成联合起草组,抽调骨干力量集中做好规划文本起草工作,深入到镇街、企业、村居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在市级主流媒体、网站开设“我为‘十四五’建言献策”专栏,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规划编制提供了充分准备。规划文本形成后,先后组织召开多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征求市领导、各镇街、各部门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人士意见建议,共收到修改意见400余条。起草组对这些意见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分条分类吸取,集中精力修改完善。历时一年时间,20余次易稿,去年12月28日、31日和今年1月29日,《规划纲要》分别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议,会后根据审议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提交本次人代会审议的《规划纲要》。《规划纲要》的形成过程,是统一思想、鼓舞斗志的过程,是把握规律、谋划蓝图的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规划纲要》凝聚了全市上下各个方面的智慧和心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关于《规划纲要》的框架内容

规划《纲要》共分4篇、21章、40节,在重点板块设置了22个专栏和5个布局图表。

第一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共分为3章,主要对“十三五”发展成就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分析我市面临的形势机遇,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

第二篇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谱写‘走在前列、先行示范’新篇章”。共分为4章,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布局和主要目标等重点内容。

第三篇是“构建‘十大体系’,奋力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样板”。共分为10章,提出构建多维多态的创新体系、延链聚合的产业体系、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全面优先的“三农”体系、供需联动的循环体系、系统高效的改革体系、魅力彰显的文化体系、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多重普惠的保障体系、共治共建的安全体系“十大体系”。

第四篇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强大合力”。共分为4章,从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广泛凝聚开拓奋进合力、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健全规划落实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保障规划稳步展开、有效落实。

三、关于《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

《规划纲要》主要对市委《建议》提出的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提出了构建“十大体系”,明确了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奋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一是构建多维多态的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持续深化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创新集成能力,加快塑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二是构建延链聚合的产业体系,塑造新旧动能转换新优势。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培育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数字经济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构建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建成现代中等城市。坚定不移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能级,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打造现代化中等城市。

四是构建全面优先的“三农”体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五大振兴”,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走出具有邹城特色的产业富农、人才助农、文化兴农、生态惠农、组织强农之路,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五是构建供需联动的循环体系,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持续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协同、联动能力,促进消费与投资协调互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贯通,推动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

六是构建系统高效的改革体系,充分激发市场经济体制活力。充分发挥改革提效率、增活力、优环境、促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着力打破要素制约、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鼓励自主创新,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受益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七是构建魅力彰显的文化体系,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快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提升文化软实力,引领社会新风尚,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首善之区,打造思想高地、文明高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地,建设文化强市。

八是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积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突出强化全要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全领域环境污染防治、推进全方位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邹城”。

九是构建多重普惠的保障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健康邹城、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口老龄化服务保障,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十是构建共治共建的安全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邹城。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各种风险,加快建设“平安邹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总体把握。在《规划纲要》研究起草过程中,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山东省、济宁市全委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认真遵循市委《建议》要求,综合考虑邹城发展基础、优势和短板、困难,对“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突出把握了五个方面:一是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穿全篇,聚焦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目标,就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进新型城镇化等作出重点部署。二是坚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都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三是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认真总结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健全常态长效机制,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提出一系列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政策举措。四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实现方向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相统一。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提出针对性更强的措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关于指导思想。“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党建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民生根本目的、稳定首要前提、创新核心动力、争先内在特质,聚力建设动能转换先行区、乡村振兴样板市、文化建设示范区、创新创业新高地、生态优美宜居城,努力实现“区域发展当龙头、全省县域创一流、全国百强进位次”,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先行区、鲁南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三)关于发展布局。重点优化落实好“一区一圈一带”发展布局,分别从功能布局、产业布局、镇街定位给予具体阐释。“一区”,即主攻经济开发区。以邹城现代工业新城为核心,持续优化“一区六园”布局,打造充满活力的园区经济板块。 “一圈”,即繁荣城市经济圈。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按照“北拓、南扩、中提、西接、东融”布局,拓展延伸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公益性、基础性供给,带动城市经济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一带”,即打造生态示范带。按照统筹推进、因地施策的原则,统筹生态、农业、旅游三大要素,构建“两核、两区、六廊、多片”的生态保护格局、“一核、两区、五园、多点”的现代农业格局和“一带、两核、六片区”的全域旅游格局,串点成线、连片打造“农业规模化、生态产业化、旅游全域化”的生态示范带。

(四)关于发展目标。《规划纲要》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率先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的远景目标,综合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充分展示现代化强市建设丰硕成果。未来五年,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创新创业新高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区“三个新高地、三个示范区”,实现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建设交通物流强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领域的“七个先行示范”。在此基础上,结合省市指标设置分类,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5个重点方面,建立了22项主要指标,包括15个预期指标和7个约束性指标。这既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也是向全市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4万元/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升到25%;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4%;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2.5%;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42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居民主要健康等指标达到先进水平;绿色生态、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