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民政局以“234”工作思路稳步提升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
发布日期:2022-10-12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今年以来,邹城市民政局认真贯彻市群众满意度提升指挥部重点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建立两项机制、整改三项问题、落实四项措施“234”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提高工作质效、增强民生福祉,稳步提升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

建立两项机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印发《邹城市民政局关于提升社会帮扶满意度的实施方案》,市民政局成立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专班,统筹抓好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的业务指导、宣传引导、督导考核等工作,构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相关科室具体抓、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定期督导机制。市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专班每月对镇(街)进行督导调度,要求各镇街民政部门逐项调查核实,对群众提出明确具体的问题,要逐一落实整改到位。对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逐项抓好整改。

整改三项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质效

一是针对部分群众救助政策不了解问题。市民政局设计社会救助政策二维码,开展“邹全救助 码上服务”活动,在各镇(街)、村(居)进行张贴宣传,提高了困难群众政策知晓率,畅通了困难群众求助渠道,实现从“群众跑路”向“数据跑腿”的转变。二是针对部分群众反映社会救助水平较低问题。将全市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高了10%以上,为全市1.2万名低保对象、6000余名特困人员、4800余名困难残疾人,9000余名重度残疾人和700余名孤困儿童,1-3月份共补发资金520多万元。三是针对部分基层人员业务水平不熟练问题。市民政局组织全市民政干部举办“全市民政系统干部培训班”,重点讲解核心业务政策和工作流程,为基层民政干部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教法子、指路子,镇(街)民政干部130余人参加。

落实四项措施,进一步增强民生福祉

一是开展群众满意度自查自纠活动。围绕今年上半年“问效于民”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发现的矛盾、问题和不足,市社会帮扶满意度提升专班将群众反映的不满意事项进行了梳理汇总。要求各镇街民政部门逐项调查核实,对群众提出明确具体的问题,要逐一落实整改到位;对群众反映面上的问题,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抓好整改,并及时向群众反馈问题解决情况,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满意。市民政局将对群众反馈的问题进行月调度,对发现推诿扯皮、整改不到位的,严肃追究问责。

二是开展群众大走访活动。组织镇(街)民政干部深入开展群众走访活动,全面掌握辖区存在的矛盾纠纷和问题,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当场解决答复的,要当场解决答复;不能当场解决答复的,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拿出处理意见,限期解决答复。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帮扶一批困难群众。向群众宣传民政救助政策,组织力量及时解决、整改存在的各类问题、隐患,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

三是开展群众宣传活动。结合大走访活动,对我市各项民政救助政策进行梳理,统一发放宣传页、明白纸、悬挂横幅,采取现场解答、入户发放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进村居、进家庭活动,加大宣传广度和密度,提高宣传针对性和普遍性,突出宣传灵活性和实效性,真正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清、信得过。加强村(居)务公开管理,严格按制度做好困难群众公示工作,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是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各镇(街)、村(居)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在全面排查、落实责任的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精力,加强化解力度。对能够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对不能马上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对矛盾复杂、涉及面广的重大问题,要组织相关单位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对要求不合理不应解决的,要做深入细致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疏导工作,促其放弃过高要求,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努力将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