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26489K/2022-03297 | 分 类 | 部门(镇街)文件 |
发布机构 | 郭里镇 | 成文日期 | 2022-10-24 |
文 号 | 郭发[2022]1号 | 废止日期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 有效 |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郭里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以“动能转换新镇、乡村振兴强镇、山水涵养小镇、文化教育名镇”为发展目标,围绕“一核、两园、三区”的发展规划,聚力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城镇建设、文旅融合、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努力在新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经济突围,打造“实力”郭里。突出项目建设核心地位,汇集各类优势资源,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园区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着力突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依靠项目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一是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摒弃“捡到篮里就是菜”的传统观念,开展精准招商,聚力招大引强,由“大招商”向“招大商”转变,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年内招引亿元项目1个,5000万元项目2个。依托临港产业园,瞄准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等行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小微产业园,瞄准生物食品、服装加工等行业,着力打造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器”。牢固树立“服务项目是本职、不抓项目是失职”的意识,健全招商
项目服务机制,实行项目落地保姆式服务,紧盯手续办理、开工建设、施工推进、投产达效四个环节抓落实,创造项目建设“郭里速度”。
二是打造经济发展主阵地。充分发挥“两园”(临港产业园、小微产业园)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作用,打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优质平台,锻造郭里工业经济的主脊梁。提升园区配套,对小微产业园一期进行厂房修复,对路网、电网、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着力将小微产业园二期项目打造为“升级版”产业园,抓住有利时机,争分夺秒搞建设、抓进度,确保湖北曙光食品、安戈森箱包制品、濡美(广州)生物工程3个储备项目早日入园。严把产业入口关,引进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杜绝低散乱项目,为下步发展留足空间,年内争取入驻企业15家,积极做好承接经济开发区产业转移准备,着力打造成为经济开发区的卫星园。
三是推动本土企业提档升级。深入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对项目和企业的扶持,扎实开展企业梯队培育工作。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力推动展高新型建材、昶盛商砼、冠球玉米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提档升级。以拓展业务范围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强与土发集团合作,全方位支持展高新型建材新上装配式建筑生产项目。以产业链延伸推动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冠球玉米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升产
品附加值。对全镇“准四上”企业和“种子”企业进行全面摸排、登记造册,强化跟踪服务指导,做好因地施策、因企施策等工作,及时解决企业需求和遇到的实际困难,力争北斗新型建材、慕远纳米科技尽早升规纳统,丰富我镇“四上”企业库。积极帮助鹰博尔箱包、星灿地毯、济宁凫羲户外装备开拓海外市场,推动外资外贸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聚焦镇村统筹,打造“魅力”郭里。紧抓济宁市精致城镇试点镇机遇,以提升城镇品质为导向,强化精致规划、精美建设、精细管理,着力完善城镇功能布局与基础设施配套,深化空间拓展与内涵提升,让城镇建设更精致、管理更精细、环境更优美。
一是丰富城镇功能业态。持续优化完善新型城镇社区、教育园区、医疗卫生园区等七大功能区建设,让城镇开发建设更加有序,未来发展更有空间。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市场化运作的思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丰富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业态。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优化公共文化资源,持续提升镇文化中心建设,大力招引文化产业入驻,打造成集文化服务、文艺演出、文化宣传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所,坚持高品质运营非遗展馆《郭里八千年》和新华书店郭里全民阅读中心,塑造特色文化地标,打造亮丽文化名片。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畅通交通路网为支撑,持续优化路网布局,努力打造“内外畅通、布局合理、衔接高效”的交通
格局,不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实施强郭路西延工程,向西延伸至小微产业园二期,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计划实施路网提升工程9公里,道路通达工程15公里,道路养护工程8公里,实现全镇所有行政村通6米以上公路的交通网络,畅通农村公路微循环。严格落实“路长制”实现“路长治”,常态化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实施兴郭路西延绿化项目,对兴郭路西延800余米道路进行绿化,实施绿化养护服务项目,对中心商贸路、强郭路道路绿化提升,对镇驻地其他道路绿化带进行补植。
三是深化镇村环境整治。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街长制”、“积分制”、“观摩评比”等长效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残垣断壁、荒芜庭院整治力度,积极探索整治与综合利用同步进行的新路子。坚持“小厕所大民生”思想,不断细化完善后续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农村厕所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让厕所革命更彻底,计划完成改造农村户厕110座,提升改造公共厕所2座。扎实开展镇驻地环境提升行动,集中治理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问题,打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
三、聚焦乡村振兴,打造“活力”郭里。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镇。
一是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
持续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互联互通、水系畅通的格局,增强防汛抗旱能力。统筹推进1万亩高标准农田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优势,助力粮食生产,让“粮田”变“良田”,实施独山水库清淤增容和西郭村塘坝除险加固工程,积极推进环山河治理和滞洪区建设项目。深入落实农业惠民政策,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拓展农机农资等市场化领域,全面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
二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环凫山山系优质生态核桃种植基地,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强技术管理,打响优质核桃品牌。做好鲜食核桃、核桃油、花生加工品等特色产品销售,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扶持冠球玉米加工、汇香源食品等农业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做好五康轩、独山寨、九五农业等现代农业企业指导服务,保障农业企业长远发展。推动农产品品牌“走出去”,通过招商推介会、核桃节会等活动,加强本土农业品牌宣传。
三是推动农民更加富裕富足。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拓展农民增收致富路径。继续组织村干部“走出去”,学习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做法,对标先进、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以村级工作擂台赛、“领雁启航”培训班为抓手,激发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托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深挖村庄特色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确保所有村庄集体经济收入稳定保持在10万元以上,50万
元以上村庄达到30%。
四是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步伐。深耕农文旅融合,做出特色、做优体验,持续打响“印(IN)·郭里——在诗里、在画里、在梦里”文旅特色品牌,提高镇域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市场化运作,吸引文旅资本投资建设、开发运营,拉长产业链条,丰富旅游内涵,逐步形成以爷娘庙村为核心,以伏羲文化产业园为龙头,带动周边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打造集果蔬采摘、休闲观光、民俗文化、精品民宿、国学研修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四、聚焦民生福祉,打造“幸福”郭里。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造“民生连民心、情暖IN郭里”民生服务品牌,用情用力推进民生工程,集中精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不返贫,完善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做实做细民生服务保障工作,灵活运用“雨露计划”、工会帮扶等救助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不落下任何一个困难群众。落实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常态化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班,搭建服务平台、开展金融扶持、用好政策激励,鼓励群众自主创业,进一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是扎实推进公共事业发展。紧抓山东省首批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有利契机,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校舍改造维修,完成郭东小学塑胶操场重建工程,全面更新教学设备,提升教学效果,积极申请侍玉幼儿园、卧牛幼儿园、东郭幼儿园合并办园和郭里中学新建教学楼计划。制定《郭里镇“三名”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健全名师、名校、名校长培养管理机制,大力实施教师业务素质提升工程,完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以打造邹西南区域次级医疗中心为目标,充分利用“医联体”专家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优势,不断打造特色专科、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诊疗水平,为广大的农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三是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主动“问需于民”,做到百姓有需要,服务有响应,着力打造“乡里相亲”物业管理品牌。继续深化以“村民参与、村委主导、物业化管理”的运行模式,各村成立乡村物业服务站,设立物业服务热线电话和微信群,多元化多渠道收集群众诉求和反映的问题,物业服务队遵从回应有速度、工作有力度、解惑有温度的标准,用活“巡、接、析、办、跟、归”六字诀,实行闭环管理,对群众反映的难题及时答复处理,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四是持续深化文化惠民活动。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主线,依托传统节日、镇特色文化资源开展“乡村好时节”系列活动,打响“印(IN)·郭里”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举办各类主题全民阅读活动,大力开展“孟子乡音”文化惠民演出、电影下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高标准打造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质量开展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倡导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入挖掘先进典型,评选一批高质量的道德楷模、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移风易俗模范等,弘扬文明风尚,涵养文明乡风。
五、聚焦一排底线,打造“平安”郭里。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绷紧安全发展思想之弦,继续以最高标准、最严措施,全力做好各项底线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坚决抓好疫情防控。时刻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常态化防控与局部应急响应相结合,毫不松懈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防”“控”结合,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完善突发疫情处置方案,加强实战演练,备足防控物资,确保出现突发情况做到“响应快、决策快、处置快”。
二是坚决抓好信访维稳。树牢“朝发夕解、为民服务”理念,深入推进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通过网格员联户、民意“5”来听、“和为贵”受理等方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收集整理不稳定因素,及时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落实好信访案件首接首办责任制,提升初信初访办结率,从源头上减少风险隐患。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做到政策不欠账、工作不欠账、感情不欠账。
三是坚决抓好安全生产。坚持源头防范和系统治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把隐患视同事故,把重大隐患视同重大事
故,聚焦企业生产、建筑施工、九小场所、燃气、自建房等重点行业领域,定期聘请专家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建立台账,确保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确保全镇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四是坚决抓好生态环保。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狠抓“十条工作线”措施落实,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危险废弃物日常监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守护好碧水清流,着力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确保整改成果长效化、整治工作常态化。
五是坚决抓好耕地保护。从“国之大者”的高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田长制”为抓手,实行镇、村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全力守好百姓“饭碗田”。
六、聚焦履职尽责,打造“担当”郭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建各项工程开展,打造过硬队伍,锻造过硬作风,为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创建“活力郭里”党建品牌,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持续擦亮“青果”党员志愿服务队、“微光”企业党建、“老支书”服务队、“红橙蓝党员街长制”等特色党建品牌,引导党员比奉献、争先进、当头雁。设立10处党员先锋岗,积极开展好“党员先锋岗、党员先锋号”等创建活动,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争先创优。按照全域推进、重点示范、以点带面的思路,以管区为单位打造“党建+宜居小镇”“党建+临港经济”
“党建+核心区建设”“党建+生态农业”“党建+传统文化”“党建+社会治理”6个示范片区。
二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打造敢于坚守、信念过硬,敢于斗争、政治过硬,敢于攻坚、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性互动机制。继续实施指挥部+专班工作机制,将重点工作任务按照定人、定责、定时间、定进度的原则进行分解,同时加大对重点工作的督查力度,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充分发挥干部述职、村级工作评议、村级工作擂台赛等活动作用,促进干部能力大提升。抓实农村干部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履职能力,依托郭里党校继续举办“领雁启航”基层党务干部能力提升班,制定“赋能续航”培训计划,年内举办不少于4次村干部培训班。
三是筑牢廉洁自律防线。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定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转作风,持之以恒抓纪律,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实施办法、细则。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严防“四风”问题反弹,深入推进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活动,严惩“怕、慢、假、庸、散””,做到“严、真、细、实、快”。坚持严管就是厚爱,灵活运用“四种形态”,做到挺纪在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廉政教育,继续开展微型廉政课,依托高李“清风苑”廉政教育展馆组织开展各类廉政教育活动,持续打响“清廉郭里”廉政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