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康家园”建设是“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是推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举措,承担着城乡残疾人综合服务的重要任务,承载着广大残疾人的美好期盼。近年来,邹城市围绕“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服务功能,创新发展理念,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了19处“如康家园”,实现了16个镇街全覆盖,并向社区有效延伸。
其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政府主导,强力推进“如康家园”建设。
邹城市政府高度重视“如康家园”建设,将其作为提升残疾人综合服务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21年开始,邹城市政府按照每处“如康家园”补助30万元的标准,鼓励支持全市“如康家园”建设,并将其列为2022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内容。同时,还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各镇街“如康家园”统一配备了社区康复器材,种类达到43种。截至目前,邹城市已累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用于“如康家园”建设。
各镇街也积极担负“如康家园”建设主体责任,将其融入基层工作大局,作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突破点,专门到辖区公共服务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和企业开展选址调研,主动拿出优质资源用于“如康家园”,优化建设布局;同时,到省内先进地区开展学习考察,为后续残疾人之家建设提供了先进理念支撑。
(二)坚持标准化导向,着力规范“如康家园”建设。
为更好指导、规范“如康家园”建设,邹城市残联组成政策研究专班,专题研究中国残联和山东省残联关于“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和残疾人社区康复、日间照料等各方面的政策,联合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制定出台了《邹城市“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根据各级政策、标准要求,结合邹城实际,印发了《关于全市“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的指导意见》,在省内率先对“如康家园”的选址、建设面积、功能布局、管理运营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实施了标准化建设。
(三)坚持督导培训,从严管控“如康家园”建设。
邹城市政府多次对“如康家园”建设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并召开“如康家园”建设现场推进会议,观摩了进展较快的镇街,为落后镇街加压鼓劲。邹城市残联主要负责人也亲自挂帅,深入基层,与镇街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逐一见面,详细讲解“如康家园”建设重要意义,进行政策解读,并现场指导各镇街开展选址、设计、建设等工作。定期到各镇街了解、督导“如康家园”建设工作,并实施周调度制度,每周调度工作进展情况。
为保障“如康家园建设”顺利推进,邹城市残联还多次召开会议,召集镇街分管负责人、残联理事长等负责同志,通报“如康家园”建设进展情况,安排部署、研究推进下步建设。同时,还专门召开了“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业务骨干培训会议,对各镇街残联理事长、专职干事,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如康家园”运营管理负责人,镇街残联公益岗、“如康家园”公益岗等100余人进行了专题业务培训;组织镇街残联理事长、“如康家园”运营机构负责人等40余人,前往德州市、济南市等地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自身优势,取长补短提升建设质量。
在邹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镇街的大力支持下,邹城市共建设了19处“如康家园”,其中镇街16处,社区3处。各处“如康家园”因地制宜,凭借各自区位优势和自身实际,既有规范统一,亦有亮点纷呈,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了残疾人之家“邹城样板”,体现了“邹城特色”。
其主要特点有:
(一)规划建设标准高。按照“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工作要求,邹城市“如康家园”均达到了省级标准,每处“如康家园”场地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受助人员不低于20人,辅助性就业不少于10人,日间照料不低于15人。19处“如康家园”中,大束镇、太平镇、凫山街道等3处达到了1200平方米以上,钢山街道、峄山镇、中心店镇、千泉街道等4处达到了600平方米以上,1处社区如康家园达到了500平方米以上,其余各处面积均在400平方米以上。
(二)管理运营更自主。为保障“如康家园”建设,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更完善的综合服务,各镇街纷纷拿出最优质的资源,用于“如康家园”建设。邹城市19处“如康家园”中,有2处依托敬老院和卫生院建设,1处依托企业建设,其余16处全部为镇街所属资源,场所独门独院,交通便利,实现了“如康家园”独立管理运营,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内部管理、服务开展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限,也便于市、镇街残联管理、监督和指导。
(三)服务内容更完善。在增强日间照料、社区康复和辅助性就业服务的基础上,邹城市结合全市“1+16+N”志愿助残服务格局,积极动员邹城市助残志愿者协会各分会等志愿助残服务组织与“如康家园”结对共建,在“如康家园”设立志愿助残服务站,在省内率先将“如康家园”由“3+N”服务发展为“4+N”服务,实现了“如康家园”志愿助残服务的常态化。凫山街道“如康家园”结合自身实际,融合了儿童康复、学前教育、托养机构、社区养老机构和卫生医疗机构的资源优势,为残疾人提供了教育、医疗、康复、托养和养老服务,创新实施了五位一体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
(四)运营机制更长效。在完善“4+N”服务内容的基础上,邹城市不断完善“如康家园”管理运营模式,创新实施的“1+7”管理运营模式已显现了初步成效。太平镇“如康家园”服务范围可辐射周边30个村、近1000名残疾人,该“如康家园”坚持党建引领、社区联建、企业帮扶、部门助力,多途径激发“如康家园”运营活力,现已引进洗车、线圈加工、数据线加工、太空泥、瑜伽垫、玩具组装等辅助性就业项目;该“如康家园”还建设了超市并在超市设立了爱心驿站,既安置残疾人就业,也定期对残疾人实施生活资助。香城镇依托济宁香嘉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如康家园”,面积达到了600平方米,并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开发了多个辅助性就业岗位,目前,在岗残疾人已达10人。
邹城市“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和管理运营的经验作法获得了中国残联和全国各地各级残联的关注和肯定。2021年,《中国残疾人》杂志刊发推广了邹城市“如康家园”创新实施的“五位一体”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2022年7月3日至7月5日,全国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活动启动仪式在邹城举办,并就邹城市“如康家园”志愿助残服务开展情况进行了现场观摩。8月17日,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程凯对邹城“如康家园”建设经验做出肯定性批示,认为邹城市的“如康家园”是基层残疾人服务的创新,一是广覆盖,延伸到了镇街社区;二是多功能,融残疾人康复、托养照护、灵活就业、文化娱乐等为一体;三是有活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旨在实现增进残疾人福祉和促进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目标;称赞邹城的探索和实践值得持续关注并总结推介。2021年以来,江苏省残联、北京市东城区残联和山东省内各地市、县级残联等近60余家单位先后到邹城考察、交流残疾人之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