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镇:三措并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高地
发布日期:2022-12-01 信息来源:峄山镇

今年以来,峄山镇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扣“五有五聚五为”标准要求,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上台阶、提水平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夯实阵地建设,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起来

    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重点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今年以来,先后召开镇党委会、工作安排会、工作培训会研究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6次,有效推进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切实加强硬件建设。严格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五有”和“五聚”的标准化要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悬挂相关牌匾,设置宣传栏12个、背景2公益广告30处,中宣传展示实践所简介、机构、队伍、制度、服务项目和理论知识等重点内容,全镇33个村均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同时突出特色,建成大庄二六平五步议事新平台东参沟儿童活动站”等阵地。切实加强软件建设。依托镇机关党员、青年干部和镇卫生院、退役军人网格员等多方力量,成立了红色党旗峄心为民青心服务守护健康”“峄路有你5支镇级志愿服务队伍,有志愿者71人;成立99支村级志愿服务队伍,有志愿者1000人。立足镇村实际,探索建立了精神文明评选表彰”“峄心为民·青心服务峄路有你·与爱同行3亮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管理、志愿队伍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管理等项制度,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有人做、有事做、规范做”,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紧盯重点任务,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活”起来

    围绕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等重点工作任务,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惠民政策宣讲等中心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搭建“线上+线”双平台,构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传主阵地。镇机关33个村充分利用习语润儒乡·邹鲁新声主题宣讲开展集中学习700持续推进红色理论宣讲进乡村、社区、学校,截至目前共举办宣讲200创新宣讲形式,打造“‘峄’起学理论”宣讲品牌,开展线上宣讲20余期。通过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不断引领群众学习党的科学理论、增强群众爱党爱国热情。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培养农村文艺人才,广泛组织开展广场舞、太极拳、非遗传承体验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50。积极对接上级有关部门单位,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今年以来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150余场,组织文艺演出队伍参与文艺演50余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满意度入户走访、“我为群众办实事”、疫情防控惠民政策进万家等工作,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真心为民办实事、真情惠民暖人心。今年以来,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捐资助学、法制宣传、帮困扶难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统筹协调作用,有序引导全镇200名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宣传、政策解读、防疫消杀、核酸采样等工作,为疫情防控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打造特色品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亮”起来

    坚持把打造特色品牌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大力推进实践工作阵地、载体、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在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上,打造了镇、村两级联动的峄路有你·与爱同行”特色品牌项目,联系假期期间返乡大学生组成流动志愿服务队围绕“敬老、扶贫、助残、助学、环保、便民服务和公益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培树先进典型上,广泛开展“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先进典型,教育引导群众对标对表学习先进,促成文明新乡风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新方式2022我镇1个家庭、6人荣获文明家庭济宁好人邹城好人”“诚实守信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等荣誉称号。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