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残联这项工作入选2022年邹城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
发布日期: 2022-02-11 02:09 信息来源:市残疾人联合会 浏览次数:

1月25日,邹城市公布了2022年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其中,邹城市残联“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入选。

“如康家园”建设以聚焦16周岁以上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群体,依托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惠残业务办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采用“平台+服务”的形式,汇集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常态化的基本服务。

2021年邹城市残联完成了5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省级试点建设工作,创新开展了“教育+康复+托养+养老+医疗”五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并被中国残联做了经验推广。按照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目标定位,在2021年度完成5处残疾人之家建设的基础上,2022年底前完成 11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实现全市16个镇街“如康家园”建设全覆盖,同时指导有条件的村(社区),完成2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共建设13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 ,让残疾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工作,一是邹城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每个“如康家园”列支30万元,保障“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二是邹城市残联立足“早”字, 1月28日,召开了全市残疾人事业重点工作座谈会,对“如康家园”建设进行了早谋划,早部署;三是制定了《邹城市“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实施方案》;四是开展“一线工作法”,2月8日、9日,邹城市残联副理事长孔令芳带领相关部室负责人深入11个镇街指导“如康家园”建设工作,并对“如康家园”建设标准、主要功能、实施步骤进行了详细讲解。目前,各镇街按照方案要求,依托各自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开展 “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

孩子是明天的太阳,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为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邹城市残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应救尽救”为目标,聚焦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全面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一是增强合力,完善政策保障。结合邹城市创建山东省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工作、济宁市级残疾儿童康教融合试点和山东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工作,加强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将相关信息与有关部门共享,由邹城市教育体育局将0-17岁残疾儿童教育工作纳入服务目录、邹城市卫生健康局将残疾儿童医疗服务纳入服务目录、邹城市医疗保障局把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保障我市残疾儿童享有公平高质量公共服务。

二是严把准入关,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准入工作。目前邹城拥有5家儿童康复机构,总康复训练面积达10000余平方米,可容纳800余名儿童参与各类康复训练;脑瘫、听力、智力和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均具备康复训练所要求的硬件设施、康复医师、康复教师等条件。同时加强了动态管理,邹城市残联党组成员带领卫健、教育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定期、不定期到各机构督导检查,拉出问题清单,督促机构整改落实。2021年在济宁市残联组织济宁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专家技术指导组的相关专家到我市评审二级的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中,我市三家机构被评为二级定点机构,两家被评为一级定点机构。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为做好儿童康复工作,邹城市残联列支预算,用于儿童康复救助和康复训练器材的购买。目前我市儿童康复机构内脑瘫、智障、孤独症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所必备的双向阶梯、平衡杠、儿童梯椅、儿童站立架、谢氏经络导平治疗仪、儿童多功能智商测试仪、按摩床、平衡板、痉挛肌治疗仪、中频治疗仪、作业治疗台等康复器材,都达到了定点康复训练机构配备标准,后续将根据儿童实际需求持续购置先进仪器设备,不断满足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需要。

2022年,邹城市残联将深入践行“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目标追求,突出抓好残疾人民生福祉改善,全力实施好“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