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83559936141Y/2022-01852 分        类 人大建议办理情况
发布机构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2-05-24
文        号 废止日期
有效性
邹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对供应链本地化的议案(市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6号议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5-24 发布日期:2022-05-24 信息来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王俊岩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供应链本地化的议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助企攀登”活动开展以来,邹城市工信局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着力在“培育百亿企业、打造千亿园区”上下功夫、求突破,聚力建设京沪廊道先进制造集聚区,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突出顶层设计、高位推进,明晰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方向。实施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依托制造强市指挥部,重点培育高端化工和装备制造“双千亿”产业,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壮大数字经济和机器人产业规模,聚力建设京沪廊道先进制造集聚区,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强,优势更加凸显。一是实施“群长制”“链长制”。全力补链条、兴产业,强龙头、聚集群,增要素、强载体,紧紧围绕全市6大产业集群、13条产业链,逐一明确“群长”“链长”,绘制产业链图谱、人才引进图谱、招商图谱,精准匹配优势资源,聚力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构建市、部门、镇街、企业四级联动培育体系。2021年,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营收分别达到218亿元、200亿元和68亿元。二是建设专业园区。坚持产业协同、沿链聚合,促进更多骨干企业、优 质项目进“链”入“群”,全力打造专业园区。立足打造全省最大的矿用设备生产基地,开工建设一期投资30亿元的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目前已集聚新宝龙、德伯特等9个产业链项目,年可实现产值150亿元。打造全省最大的合金制造生产基地,开工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合金二期项目,年产铸造件300万套,力争三到五年形成百亿级精密制造产业园。打造全省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开工建设投资5.1亿元的珞石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已于5月6日投产,二期年内启动,建成后年可产工业机器人5万台。三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总投资529.6亿元的76项重点工业项目,逐个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专班推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1-5月份,50个项目顺利开工、完成投资33.2亿元,96个技改项目启动实施,工业经济跑出“加速度”。

二、突出企业主体、优质培育,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支撑。梯次培育百亿强企方阵,坚持因企施策、分类培育,一体推进骨干企业攀高、“双20”企业攀升和科技型企业孵化,以企业的发展壮大推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一是实施骨干企业攀高工程。将攀登企业库扩规至89家,立足3年、着眼5年,一企一策制定攀登计划,明确发展目标、产业链条和项目布局,全力打造头部企业集群。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增产扩能等方式裂变倍增,加快创建500亿级、百亿级企业集群,形成“4526”强企梯队方阵,荣信集团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山东民营企业行业领军10强,泰山玻纤成为国内高端玻纤产业引领者,鲁抗医药成为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二是实施“双20”成长型企业攀升工程。对筛选出的20家传统优势企业、20家新兴产业企业,量身定制培育计划,通过引入资源雄厚的外地企业,开展重组、兼并或入股,提升本土企业综合竞争力。4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企业入选山东省“瞪羚企业”、总数达到8家。三是实施科技型企业孵化工程。建设大学科技园、中心智能装备科技园等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改造提升众创空间、研发平台、中试车间等设施,打造集科技、创新、研发、服务于一体的高新产业孵化基地。充分发挥“创新券”后补助、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等政策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攻关、推动技改升级,在产业细分领域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小巨人”企业。

三、突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定不移筑平台、设擂台、补短板、固优势,融入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新优势更加显现。一是着力发挥平台载体作用。引进合作高校院所20家、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深度合作3家,承办高层次产学研对接活动1次,培育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50个、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龙工场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园运营,全省首家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济宁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注册成立。二是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巩固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科创功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7家,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实现规上工业骨干企业产学研合作全覆盖。开展“百企进百校·院所万里行”活动,组织100家科技型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10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精准产学研对接。三是加大科技人才培育。实施“邹鲁英才”计划,累计引育院士20人、国家重点人才13人、泰山学者8人、产业领军人才14人,成为省人才工作先进县。

四、突出科学谋划、补链强链,加速推进优势产品本地化进程。对照《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中13条产业链图谱,紧紧围绕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逐链分析研判,制定攻坚方案,着力在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上下功夫、求突破。一是加强产业分析。依托制造强市指挥部各专班,定期召开产业分析会,逐链逐段拆分、专题会商研判,精准摸排各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帮助企业谋划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一企一策制定攀登计划,推动工信部门成为全市的产业分析中枢、项目推进中枢和企业服务中枢。二是谋划补链项目。紧盯“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目标,围绕各产业链薄弱环节,以重点项目、产品为突破点带动产业互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荣信集团新上投资18.1亿元的10万吨/年新型炭材料及高温煤焦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打通了煤焦油向下游针状焦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策划实施的可降解塑料、石墨电极等项目,不断延长碳基化工产业链、供应链,推进荣信集团五年内成长为500亿级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千亿级化工产业板块;胜华国宏年产20万吨/年气相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项目生成的DMC产品打通高端化工向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路径;昶法37.5万吨造纸化学品、12万吨生物基降解材料、28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进一步推动了现有生物质新材料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的建设为德伯特机械、新宝龙等装备制造企业的落地创造条件,持续壮大现有高端装备制造规模。三是推进优势产品本地化。针对各攀登企业,全面梳理优势产品,专题会商研究,筹备年内开展5次“链上企业交流会”,邀请有上下游供应关系的本地企业座谈交流,积极促进优势产品本地化,强化本地企业合作,助推产业协同发展。

五、突出政策支持、奖补激励,进一步做优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全力做好政策解读、宣贯、落实,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用到位各项政策,全力争取政策最优化、资金最大化。充分发挥政策集成效应,用活政策激励,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持续优化全市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宣贯,实现精准对接。及时跟踪国家产业、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动向,找准政策落实与企业的结合点,持续更新现有的《惠企政策解读汇编》,结合日常调研、行政检查及时发放至企业家手中,现场解读。同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信息宣传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惠企政策宣贯,持续提高企业知晓率。二是积极对上争取,落实政策红利。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汇报,及时掌握信息,加快推进艾坦姆合金10万吨铸造产能、济能发68万载重吨船舶制造产能置换,重点培育恒发生物、奔腾漆业等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艾孚特、天河科技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全力争取“工业十强县”。三是贯彻各项政策,落实奖补激励。重点围绕《关于扶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支持企业做强做优、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全力为企纾难解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扶,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邹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5月24日


联系人:张昊 

联系电话:15762254382

抄送:市人大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市重大决策推进服务中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