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235149C/2022-01672 | 分 类 | 决策执行效果评估 |
发布机构 | 邹城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2-06-24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一、重大行政决策名称
2021年市工信局代市委市政府起早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被列为2021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二、目标任务
2023年,五大主导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突破155家,完成营业收入1000亿元,其中:高端化工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家,完成营业收入48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5家,完成营业收入26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家,完成营业收入8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0家,完成营业收入160亿元;机器人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家,完成营业收入20亿元。数字经济特色产业集群企业个数达到150家,完成营业收入120亿元。
三、起草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2020年8月,济宁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开放创新发展的意见》(济发〔2020〕16号),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231”产业集群,做强大企业、落地大项目、搭建大平台、培育大集群,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实现济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2021年3月,济宁市起草《全市“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实施集群提升、企业攀登、产业链升级、创新链增强、数字化赋能、产业项目建设、安全发展、腾笼换鸟等行动,为全市制造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夯实基础。
基于此,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镇街,对全市产业链建设进行全面调研,找准短板症结所在,研究补链强链延链措施,提出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新能源新材料强省、数字强省的战略机遇期,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协同创新链,加快培育“1+5+N”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主导产业基地、“头部”企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邹城市工信局围绕邹城市“1+5”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链建设年”行动,全力补链条、兴产业,强龙头、聚集群,增要素、强载体,紧紧围绕6大产业集群、13条产业链,逐一明确“群长”“链长”,绘制产业链图谱、人才引进图谱、招商图谱,精准匹配优势资源,聚力强链补链延链,构建市、部门、镇街、企业四级联动培育机制,着力在推动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上下功夫、求突破,努力膨胀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生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营收分别达到218亿元、200亿元和68亿元。一是加强产业分析。每周召开产业分析会,围绕各产业链图谱,逐链逐段分析、逐企逐项研判,精准摸排各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帮助企业谋划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一企一册制定攀登计划,聚力将指挥部构建成为全市的产业分析中枢、项目推进中枢和企业服务中枢。二是聚力补链延链。紧盯各产业链薄弱环节,以重点项目、重要产品为突破点实现延链补链、带动产业互通、推进集群发展。恒信集团总投资18.1亿元的年产10万吨新型炭材料及高温煤焦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打通了煤焦油向下游针状焦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策划实施的可降解塑料、石墨电极等项目,为拉长煤化工产业链积蓄了发展势能;胜华国宏总投资11.28亿元的年产20万吨气相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项目,打通了煤化工向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路径;太阳宏河纸业配套招引的昶法新材料年产37.5万吨造纸化学品、12万吨生物基降解材料、28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实现了现有生物质新材料产业链向生物制药、精细化工产业的延伸;艾孚特总投资5.08亿元的年产2万吨糠醛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提供丰富的工业溶剂资源,极大程度地促进下游合成塑料、医药等产业的发展。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缺乏协作配套,90%的企业产品都销往市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产业市内配套率不到2%,上游原材料供应能力有限,下游无深加工及仓储物流配套,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产业链、供应链不完整,抗风险能力差,容易受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六、评估结论及建议
1、合法性评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与上位法相不冲突;未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责权限;无违法设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无违法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2、合理性评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涉及的行政机关的权力与责任相当,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行政管理措施必要、可行、适当,公开、公平、公正。
3、执行效果评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得到普遍遵守和执行,实现预期目的;建议继续执行。
4、协调性评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与同位阶的其他决策事项不存在冲突;各项制度之间相衔接。
5、操作性评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有效解决具体问题;管理措施高效、便民,配套制度健全、完备;程序简便、易于操作;表述规范准确,无歧义。
6、完善性评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设定的制度完备;配套制度保障健全。
7、规范性评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结构和文字表述规范,逻辑结构严密,不影响到文件的正确、有效实施。
8、下一步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组织实施好全市“231”产业集群发展。
9、依据《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大力实施“产业链建设年”行动,立足“1+5+N”产业集群,绘制产业链图谱、人才引进图谱、招商图谱,精准匹配优势资源,聚力强链补链延链,在专业园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10、以建设制造强市为统领,做到谋划五年、盯住三年、干好头年,深入实施企业攀登、创新驱动、外向型经济、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引资、企业家队伍培育等六大攻坚行动,确保三年攻坚行动落地落实,为推动我市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
邹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