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559936141Y/2022-01855 | 分 类 |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
发布机构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日期 | 2022-06-30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肖炳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邹城市抢抓各级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大机遇,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引领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来培植,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以济宁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以珞石科技、达野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硅步、布科思制造服务机器人,天河科技、金科星研发制造煤矿特种机器人的“一个平台、三大方向”产业格局;并延伸发展机器人系统集成研发、本体铸件制造、企业机器换人服务、机器人教育服务等相关企业,形成“软硬兼顾、多点发展、三产覆盖”的全产业链体系。
一、机器人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加强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机器人产业发展,搭建“三大公共服务平台”,2014年12月,成立山东正方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为落地智能装备企业及创业团队提供集中采购支持、辅助销售支持、机器人应用技术集成等服务,主要负责管理运营机器人产业园,具有招商引资、投融资、产业配套、企业孵化等相关工作,为我市智能装备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015年1月,成立省内首家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教育培训、行业应用、集成配套和企业孵化等,该院建有“济宁市智能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济宁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目前已形成科技成果产出70余项,申请专利40余项,为泰山玻纤、辰欣药业等多家企业成功解决四十余项技术难题。2017年10月,成立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济宁分平台,主要负责研发机器人质量测评技术、搭建机器人检测评估环境等方面能力建设,为济宁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园区、生产企业、集成商、研究机构和用户等提供机器人的标准、检测、认证、培训、咨询与规划等服务,发现并辅助解决机器人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济宁市机器人整机性能、可靠性提升。
(二)推动核心企业发展壮大。工业机器人方面,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XB系列六轴工业机器人在速度、精度及协作性能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机器人控制系统为全自主研发,拥有绝对自主知识产权。投资5.1亿元,占地100亩的珞石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已完成建设,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工业机器人年产能超过2000台。二期项目于2022年启动建设,打造集产业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以及机器人本体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为特色的产业集群,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系列工业机器人5万台,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税4亿元。服务机器人方面,山东达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工业自动化智能系统工程以及集成项目的创新、研发、生产、销售和产业化为核心,自主研发生产医疗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20余款机器人产品、10余款智能工作站,应用覆盖工业的各个领域,以及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新零售等细分行业领域。预计三年内达到年产2000台机器人、500台套智能工作站规模。煤矿特种机器人方面,天河科技拥有“智能化混凝土搅拌上料(防尘)喷射系统”等多项产品,填补了我国技术装备空白,“四臂掘锚护一体机”等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近30%,产品广泛应用于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公路铁路隧道、城市地铁、水利桥梁等施工领域,顺利打入国内中煤、中国铁建、神华、山能、徐工等大型集团公司,并远销俄罗斯、土耳其、格鲁吉亚等国家。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隐形冠军”企业等称号,力争三年内成长为我国煤矿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已启动上市计划,今年进入上市辅导期。
(三)强化政策扶持助力发展。近年来,邹城市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邹城市重点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关于实施“邹鲁英才”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制造业强市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并进行了宣贯解读,尽最大努力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成立济宁市制造强市建设邹城市指挥部,组建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专班,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建立了重点项目储备库,前瞻介入、主动对接。珞石智能科技和天河科技被认定为机器人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省级研发创新平台,与多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珞石科技轻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XB4被认定为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天河科技5项产品认定为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远距离喷浆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100%,四臂掘锚护一体机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先后举办全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恳谈会、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峰会、中国(邹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邹城市新旧动能转换暨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合作恳谈会等系列活动,硅步、凯泰焊接等一批机器人及相关产业项目相继投产运营。金科星等企业机器人项目成为传统产业智慧化转型的成功典范,机器人产业集群效应初显,产业协同带动效果不断增强。
二、面临的困难问题
虽然邹城市机器人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产能发展受限。受资本、市场等因素影响,机器人本体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全国只有3家企业能达到年产千台套,一般200台套以上的产能在国内已名列前茅。二是产业技术人才短缺。当前全市机器人高端人才缺口较大,人才引进困难;生产一线现代型技工人数少,无法满足企业走向智能化的需要的特点。三是支持服务仍存短板。围绕机器人产业的金融、科技服务、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尚未形成产业集群。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人才支撑。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引进和培养支撑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园区、企业与国际、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人才定制培训,为机器人研究、孵化和推广应用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按照人才政策给予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及学术研修等优惠待遇。
二是强化技术研发。搭建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以及检测试验、认证认可、产品展示和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功能完善、覆盖完整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加快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强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共性技术研究,通过自主研发、协同创新、引进吸收等多种方式,开展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研发。
三是完善配套服务。鼓励机器人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提升系统集成应用和关键零部件配套关联水平。培育和引进系统集成商,引导和鼓励机械设备、工业自动化等相关行业领域企业向系统集成商转变。鼓励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培育机器人细分领域竞争优势,探索创新机器人商业推广和营运模式,积极发展机器人贸易代理、租赁、维修维护、培训等业务。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积极推行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和技改项目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积极帮助机器人产业企业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重大技术装备和进口关键零部件进口税收优惠、国产首台(套)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等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智能制造专项、工业强基专项等政策支持。
五是积极开拓市场。支持机器人产业相关组织组团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引进或承办国家级机器人展会、论坛或国际赛事,按规定给予展会补贴。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在同等条件下采购或租赁使用本地企业研发生产的机器人产品,率先在鲁西南区域打造工业机器人“生态圈”。抓住“机器换人”的契机,大力引进工业机器人项目,并举办对接会,为供需双方企业搭建合作共赢的发展桥梁,形成行业生态圈。
邹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5月24日
签发人:王俊岩
联系人:王万霞
联系电话:0537-5110051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重大决策推进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