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固废法实施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在建章立制、项目建设、智慧监管、严格执法上持续发力,扎实开展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坚决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一是深化建章立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深入推进危险废物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危险废物“234”精细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即理清两条职责关系、明确三个监督管理、立足四项管理制度,制定印发《邹城市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风险集中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强化协同联动,定期督查企业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台账、危废转移申请及转移联单全面掌握危废产生和流向情况,实现了对危险废物全过程、无缝隙的快递式监管。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构建智慧监管网络。建立健全“互联网+”环境安全监管模式,依托济宁市危险废物大数据监管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二维码等技术,创建“能定位、能查询、能跟踪、能预警、能考核”的危废监管信息数据库。目前,全市56家年产废5吨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废料口、危废库口、厂区门口“三卡口”视频监控全覆盖,95%以上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纳入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危险废物产、存、运、处全过程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完善项目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建立城北建筑垃圾消纳场,并在城区周边设置4处装饰装修垃圾临时中转站,每年可处置建筑垃圾约24万吨。投资5600万元,建设餐厨垃圾回收处理项目,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净化利用”工艺,每日收运处置餐厨垃圾达40吨。选取57个小区及8个公共机构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通过安装智能分类设备,实现智能分类回收,日收集可回收物近3.6吨。农村地区推广建设30座资源化利用站,可腐烂垃圾入站成肥,日产有机肥约2吨。
四是强监管严执法,提升危废管理水平。通过现场核查、座谈交流、帮扶指导等措施,逐步建立动态监管数据库,对82家重点涉危企业进行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申报登记,7家企业获得省、济宁市生态环保部门发放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今年以来,压茬开展“春节危废检查”、“危废拉网式、起底式专线排查”等9次大规模的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涉危废企业390余家次,累计发现整改问题178个,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领域违法行为,倒逼企业补齐短板,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