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以线上形式召开,会上公布了峰会配套创新应用大赛获奖结果。本届大赛聚焦行业领域突出应用成效和创新建设理念,设置了行业赛道和创新赛道。大赛启动以来,累计吸引来自全国18省50市的1000余个优秀项目参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等重重筛选,市民政局报送的“邹”全救助“码”上服务,让民政服务到身边案例被评选为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智成奖。
市民政局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救助”新模式,推出“邹”全救助“码”上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社会救助质量,提高困难群众政策知晓率,畅通困难群众求助渠道,实现从“群众跑路”向“数据跑腿”的转变,及时发现上报困难群众,根据群众困难情形和诉求,及时给予基本生活救助、临时救助、专项救助和关爱帮扶服务。深化推进“济时救·邹全助”品牌内容扩充、形式创新、服务升级,探索实施“1+N”救助服务模式,打通各救助职能部门及各类救助政策之间的壁垒,对困难群众做到及时发现、主动帮办、即时救助,让社会救助更加智慧、高效、精准。
一是惠民政策“码”上知晓。市民政局积极发挥作用,对民政救助帮扶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了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临时救助、经济困难老年人、重点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朝阳助学”、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救助项目的申请条件、救助标准、申请材料、咨询电话等,群众只需轻轻扫码,就能实现救助政策“码”上知晓,切实将社会救助政策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群众身边。
二是便民救助“码”上办理。社会救助申办,可以通过“爱山东”APP中的“山东省社会大救助”专版进行办理。群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爱山东”APP下载、安装、登录、使用等详细步骤,根据提示填写基本信息及困难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及业务申请、办件查询等。后台工作人员会按程序开展调查核实、审核审批等工作,符合条件的对象就能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真正实现“线上融合、码上办理”,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打通帮困救难“最后一公里”。
三是阳光透明“码”上公示。社会救助政务公开工作一直是邹城市增进政民互动交流的一项重要举措,市民政局始终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领域,充分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开放度、透明度,利用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监督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群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救助公示名单,进行监督举报。
自活动开展以来,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1484人,特困人员6551人,临时救助1021人,发放救助资金1.55亿元;共保障社会散居孤儿95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44人,重点困境儿童375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21人,其他困境儿童472人,累计发放各类儿童救助金1548.97万元;共保障经济困难老年人40247人,累计发放补贴346.74万元;共保障困难残疾人4600余名,重度残疾人9800余名,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67余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378余万元;朝阳助学活动中救助优秀贫困大中小学生739人,发放救助资金51.45万元。推动社会救助事业创新发展,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让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