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26163X/2023-08224 | 分 类 | 他山之石 |
发布机构 | 市司法局 | 成文日期 | 2023-10-16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西安市国际港务区率先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备案“容缺受理”,同时结合“主动服务”、“指尖交易”、“多方位监管”等模式,为招投标工作增效提速。
全链条覆盖,构建主动服务新模式。一是建立联络机制。在项目招商阶段提前介入,了解项目建设和手续报批报建的进展情况,主动与建设单位联络,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二是制定个性化方案。推出“项目管家”审批负责制,以项目包抓人为统筹、项目管家为主导、帮办代办人员为纽带,根据企业需求分门别类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招标计划,收集协调解决项目诉求和问题,从资格预审公告发布到中标通知书备案全流程手续的指导办理。三是多环节并联办理。一次性告知多环节审批要求,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提升办理效能,压缩办理时限,跑出招投标交易“加速度”。通过主动服务新模式,平均为每个企业、每个项目节省3至5天时间。
先容缺受理,打通招投标进程高速路。一是大胆突破,制定方案。制定《国际港务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备案容缺受理实施方案》,率先突破招标备案要件要求,积极推进“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二是完善体系,后置补缺。在招标进场阶段,对虽暂不具备招标条件但风险可控的项目均可采用容缺受理方式申请办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备案。在招标过程中,采用“告知承诺+后置补缺+逐一销号+信用监管”的方式,既为企业节省时间又保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三是聚焦难点,强化协调。对招标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涉及发改、资源规划等程序复杂或者需要联合协调的重大难题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必要时逐级上报,采取召集联席会议、现场办公等形式及时化解问题难点,确保招标过程畅通无阻。在实行招标备案容缺受理期间受到了企业了一致认可和好评,累积破解项目推进难题30余次,受益企业10余个。
上“指尖交易”,打破招投标时空限制。一是“互联网+招标投标”全面应用。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事项网上办理,项目入场登记、交易信息发布、提前30日发布招标计划、文件下载、项目开标评标、投标保证金交退、专家抽取、中标公示、交易见证等业务实现在线操作和实时处理。二是工程招投标“移动掌上办”。以推广智慧“指尖交易”为牵引,通过手机APP操作投标各个环节,在“互联网+招标投标”的基础上,不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让招投标双方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指尖”了解和参与招投标项目交易活动。三是跨区域交易合作。以深化“黄河流域主要城市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建设为牵引,深化跨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实现交易信息共用、专家资源共享、交易监管协同、数据存证可信,推进跨区域交易合作常态化,对专家资源不足,需要远程异地评标的项目,由项目单位主导,实施常态化远程异地评标。
多方位监管,维护招投标市场秩序。一是事后监管。通过企业自查、重点抽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定期组织专项检查,重点针对规避招标、围标串标、合同签订中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检查。2022年抽查招投标项目64个,发现问题10类46条,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信用监管。对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实行“一标一评”、“一年一评”的动态监督管理制度,对违法失信主体实施失信惩戒,推进信用评价结果在招投标活动中的应用,规范各方参与交易活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三是“互联网+行政监管”。运用全省统一的电子监管平台,实施招标投标在线监管,按照大数据分析结果,主动与公安、司法等部门建立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协作配合积极利用“互联网+行政监管”及时预警、发现和查证违法行为,防微杜渐,加大对围标串标等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