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262004/2023-10672 | 分 类 | 最新动态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日期 | 2023-10-30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近年来,邹城市聚力提升文体生活公共服务质量,扩大城乡群众文体设施、文体活动覆盖面,奋力描绘更加幸福和谐的文体生活“邹城画卷”。
孟庙孟府景区,是古代祭祀孟子和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港澳青少年修学游基地、山东省爱国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邹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孟庙孟府景区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孟子精神”为主题打造特色品牌,利用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依托孟庙孟府孟林景区等特有文化资源,以孟子思想、儒家思想、两孟景区独特风景等元素为灵感来源,挖掘景区传统文化元素,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孟子文化思想理念,将孟庙孟府打造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
行走两孟
处处大有学问
孟庙孟府,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行走在两孟,每一处都大有学问。
走进孟庙,正南门为“棂星门”,意味着孟子是天上的文星下凡,坊额上楷书“棂星门”三个贴金大字,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书。过了棂星门之后一定要往左右两边看一看,门内左右各一坊,左名“继往圣”,右名“开来学”,意思就是孟子继孔子之往,开儒学之来。接着往前走是孔子第三道门泰山气象门。气象的含义不同于今天泛指的天气,而是宋代理学家程颢赞美孟子的气度和风范,就如同五岳之首的泰山一样高大巍峨,令人敬仰。
亚圣殿是孟庙的主体建筑,正面重檐间高悬一竖匾,上书楷体贴金大字“亚圣殿”,匾周盘绕着五条立体云龙。正中门楣之上悬挂横匾一块,上书“道阐尼山”4个金字。这块牌匾出自清乾隆皇帝之手,道是孔子之道,儒家之道,阐是阐述,尼山是孔子诞生地,意为赞美孟子阐述了孔子学说并使之发扬光大。在亚圣殿殿内正中即是雕龙贴金的神龛,内供孟子彩色塑像,头戴九旒之冕,身穿九章之服,手执镇圭。藻井之下殿之正中横悬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钦赐“守先待后”金字巨匾一块。意思是守先王之道,以期待后世对儒学的传承。
此外,孟庙碑林极具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这里的碑刻时间跨度大,从宋、金、元、明、清至今,历经800余年,内容丰富,有诏封、祭祀、拜谒题咏、捐资纪德、历次维修等,它对研究孟子学说的发展、孟庙的历史、书法艺术、民族交往、封建制度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整合资源
开设德育课程
邹城市作为“亚圣”孟子的诞生地,传统文化积淀浓厚,孟庙孟府景区为纪念孟子的主要载体;孟母仉氏“母教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孟府、孟庙内的碑刻、古刹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为了让这一地域优势发挥作用,孟庙孟府景区挖掘整合了泰山气象门、孟母断机处、亚圣殿,官箴碑、孟府大堂等多个现场教学点。开发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孟母教子思想、仁政民本思想、古代为官之道、规矩之道等多项传统文化道德教育课程。
此外,两孟景区面向邹城市中小学校开展了“中小学生免费进景区、孟子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15000余名中小学生免费游览孟府、孟庙等景区景点,享受免费讲解服务,逐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实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和独特内涵,起到启智立德修身、滋润健康成长的作用。
下一步,两孟景区将邀请专家、社会知名人士开展“儒学讲堂”活动,将“儒学讲堂”常态化,为当地公众提供国学书籍阅读空间,组织学习经典文献、进行礼乐教化和道德实践、组织文化体验等公共文化活动。定期举办“我与孟府”“孟府的节日”“孟府小景绘画比赛”“传统知识有奖知识问答”等趣味活动,依托孟府孟庙历史文化背景,展示当地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