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镇:夯实产业基础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11-08 信息来源:田黄镇


田黄镇始终把“产业富民”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全力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一是延伸畜禽产业链条,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积极探索畜禽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畜禽产业链条全面发展。探索发展模式,放大畜禽养殖优势。紧跟“按揭农业”发展新思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当地群众意愿,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建成23栋鸭棚并全部吸引农户入驻,年产肉鸭200余万只,每栋鸭棚年收入30万元左右,实现了工商资本盈利、按揭农户致富、乡村产业振兴的共赢目标。借助大张庄按揭畜牧园区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今年新投资2600余万元,建设利泉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嘉通家庭农场肉鸭养殖、众锦农牧有限公司生猪育肥三个“按揭畜牧”项目,新增按揭养殖户21户,相关经验做法被副省长陈平批示。优化产能结构,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围绕圣地山牧业、康益健等高端饲料产业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增资扩产,延伸产业链条,培育饲料养殖产业集群,全力突破现代农业板块。目前,圣地山20万吨饲料布勒精品车间技改项目投入生产,新增年产值1亿元,康益健无抗蛋鸡养殖和品牌蛋加工项目完成一期厂房的建设,一号车间内已经开始进入鸡苗5万羽,已陆续开始产蛋包装,带动栖驾峪及周边村庄5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细化要素保障,筑牢产业发展根基。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聚焦重点产业,定期听取重要指标进展情况,加强帮扶指导,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惠企政策宣传,服务企业发展。山东蓝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省级第一批核心育种场,年存栏量1.3万头,初步形成以蓝大为核心,晟兴、亿铭、宋氏牛业、政通牧业为依托的畜禽养殖集群,进一步促进了产业链延伸,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二是扶持特色农业发展,培植乡村振兴发展动力。依托合作社、家庭农场、民营企业等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土特产”规模种植,不断拓宽群众收入渠道。典范引领,推动集约发展。注重发挥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带动周边的种植散户同步受益,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现已成立农民合作社119家,济宁市级示范社6个,县级示范社5个。多方发力,提升品牌价值。围绕等驾庄冬桃、朝阳寺花椒、桃花哨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三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农产品质量标准化认证,杨峪村、萧沟村、等驾庄村3个村庄纳入省级乡土名品村。充分发挥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培植和农产品品牌创建,深化与省科学院产学研合作,全镇种植冬桃6000余亩,果肉细腻,脆甜可口,年产值预计突破8000万元,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果,促进了田黄镇冬桃产业健康发展。电商赋能,带动增收致富。应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域内沃犁诗、群贺等民营企业,发挥网络电商平台作用,打通农产品直销链条,减少中间运转成本,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沃犁诗已开发地方特色产品90余种,注册商标3个,4个产品获得非遗产品认定,带动周边10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三是全力推动农旅融合,深挖乡村振兴发展潜力。以资源挖掘、产业开发为重点,探索村级经营模式,构建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持续放大生态带动效应。厚植区位优势,不断扩大社会效益。以十八盘山党性教育基地为核心,围绕十八盘山、鹿鸣湖等生态景点,杨峪传统古村落,宋山头文化“两创”示范片区,整合邹东革命纪念馆、小山战斗纪念碑、红旗广场等红色景点,构建红色研学、党性教育、山水休闲、生态养生的全域旅游格局,持续发力叫响田黄生态红色文旅品牌。今年先后接待各地党员干部队伍2万余人次,杨峪村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林丰村列入第三批全省景区化村庄,同时被评为“中国楹联文化红色传承基地”充分发挥凤凰山—十八盘山旅游路连接带动作用,积极对接社会资本,以十八盘、鹿鸣湖为中心,对鹿山后、栗子园、大峪口等沿线美丽乡村进行整体打造,开发观光农业、乡村休闲等旅游业态,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双向转化。挖掘多元价值,不断拓宽致富道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采取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模式,用非遗品牌带动农副产品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产品知名度,以市场化促进活态传承,成功申报酸枣芽茶制作技艺、传统酱菜制作技艺等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家炒鸡、老面馒头等4个非遗工坊,让传统老工艺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发掘乡土美食,不断拉动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地方美食优势,全力做好“吃在田黄”文章,挖掘出柴炭店葱油饼制作、田黄烧饼、十八盘农家炒鸡烹饪、糊粮食茶等一大批地道美食技艺,推出增新熟食、鞠氏大烧饼、田黄炒笨鸡等美食品牌。十八盘山、林丰村周围开办23家餐饮农家乐,带动150余人就业,在带动群众经济水平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