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235149C/2023-20276 | 分 类 | 其他解读 |
发布机构 | 邹城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3-11-08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十四五”时期是邹城实现“区域发展当龙头、全省县域创一流、全国百强进位次”,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先行区、鲁南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时期,也是邹城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时代,围绕邹城文化和旅游发展新使命,编制《邹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意义重大。近期,经市政府同意,市文化和旅游局编制印发了《邹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一、《规划》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以“五区”建设目标为指引,以推动邹城文旅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邹城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为引领,以深化和丰富文旅体验为根本,以推动文旅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为重点,以提升文旅服务为支撑,以优化邹城文旅发展体制机制为动力,推动邹城文旅发展迈上新台阶,打造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邹城模式。
二、《规划》发展目标
到2025年,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邹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孟子思想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得到深度阐发,邹城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旅游市场持续繁荣,旅游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旅游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旅游发展环境显著改善,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邹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旅游城市。实现文旅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文旅业态融合、市场融合、技术融合和产品融合能力不断优化,文旅品牌形象基本形成,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赋能和旅游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文旅业成为助力邹城市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的重要支撑。
三、《规划》主要任务
(一)提高城乡社会文明程度。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打造儒乡生活首善之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促进孟子儒学中“倡性善、行仁政、做大丈夫”等重要儒家思想与“邹鲁人家”文化的结合,进一步丰富“邹鲁人家”当代内涵;依托“孟子学堂”,打造“浩然正气”德育品牌;推动孟子思想、母教文化、邹鲁文化、伏羲文化等邹城代表性文化及重要民间歌谣、传说故事、习俗信仰、节庆活动等民俗文化的系统研究。
(二)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不断完善文物“四有”工作;实施邹鲁文化探源工程,继续与山东大学等高校、专业力量合作,持续推进邾国故城考古发掘及出土文物整理修复、研究等系列工作;大力发展综合性文化场馆,积极建设名人故居、墓祠等系列场馆;积极创建国家级邹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齐鲁(邹城)展示基地;建立“山东手造·邹鲁尚品”信息目录库和手造人才专业队伍。
(三)健全现代公共文旅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行公共文化场馆总分馆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数字图书馆(书房)、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等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拓展群众文化活动领域。开展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消夏文艺晚会、送文化进基层等系列文化活动。
(四)优化文旅产业布局。推进两孟、峄山、孟苑三大优势文旅资源整合,将孟子故里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整合提升十八盘、十八趟、三仙山景区、凤凰山景区,一体发展,强化“邹东深呼吸”品牌;依托孟子湖,建设孟子湖旅游度假区;围绕九龙山、明鲁王墓、尚寨村,打造邹北文旅集聚区;依托石墙镇上九古村,菌类、核桃种植资源、乡村民俗旅游资源,郭里镇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伏羲文化等资源,全力打造具有“古文化、新生活”特色旅游名镇。
(五)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创建一家5A旅游景区和一批4A旅游景区;拓展自然观光、名胜古迹观光、城市观光旅游产品,形成完备的观光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以尼山区抗日纪念馆、邹东革命历史纪念馆、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十八盘党性教育基地为代表的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开发“少年中国·孟乡壮学”旅游产品,推出日间营、预备营、夏令营、冬令营、海外营、国际青年营、学校营、培训营等多种研学旅游产品;依托峄山、十八盘、鸿山、凤凰山、孟子湖、太平湿地公园等资源优势,建设登山道、健身绿道、自行车道、徒步道,开发骑行、徒步旅游线路;高标准打造《孟母三迁》沉浸式精品文旅演艺节目,推出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具有原创力、生命力的景区实景剧。
(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梳理、挖掘邹城各地美食资源,开发一系列邹城特色菜肴;注重历史文脉传承、城市记忆重塑,加速实施亚圣庙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建成文化休闲新地标;持续举办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等邹城特色的文旅节事活动。
(七)营造良好的文旅发展环境。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以“互联网+监管”推进建设网络文化市场智能巡查、旅游市场云监管、文物执法智能预警等系统;发展一批义务导游员、文明劝导员、卫生监督员、交通引导员、秩序维护员队伍,打造“仁爱邹城”文旅志愿服务品牌;加大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培育力度,定期开展旅游标准化培训,持续提升旅游行业服务管理水平。
(八)提高文旅行业的科技水平。深入挖掘邹鲁文化、孟子思想内涵,借助声光电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让游客体验邹城优秀文化;支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完善“一部手机游邹城”平台;发展以邹鲁文化、孟子儒学、母教文化为核心的数字新产业、新业态。
(九)构建现代营销推广体系。塑造“到孟子故里 做大丈夫”文旅品牌”,推出“孟子故里 田园儒风”“孟子乡音”“孟子修学游”“邹东深呼吸”等专项文旅品牌;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对游客的人口学特征、出游习惯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实施精准市场营销;对特色景点、非遗文创、网红打卡点等进行包装宣传,引导和带动游客主动宣传邹城,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