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25566N/2023-20608 | 分 类 |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
发布机构 | 市教育和体育局 | 成文日期 | 2023-06-12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郭建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区体育场所和设施建设的建议》《加强我市亲民型(微型)体育场地建设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教体局认真全面履行职责,以促进全民健康和提升人民身体素质为出发点,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下面,将我市城区体育场所和设施建设及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大型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邹城市体育公园,坐落在市区北部,是邹城境内体育设施最齐全、项目最多的大型综合性全民健身场所。公园室内设有体育馆、体育场、羽毛球场、乒乓球馆、室外游泳池、笼式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健身、训练、比赛场地。公园南部为体育馆,设有442个临时座椅,3380个固定座椅,馆内设置活动室、贵宾室、运动员休息室、新闻发布厅、电视转播室等。公园北部为体育广场,场内建有400米塑胶跑道及标准足球场,看台可容纳近万人。公园西部为全民健身中心,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内有篮球、乒乓球、武术、跆拳道、散打、柔道、射箭等全民健身项目;室外有可拆装式游泳池一处、笼式篮球场四块、网球场两块、小型足球训练场一块。邹城市体育公园每年接待健身群众达200万人次,每年举办各种群众性体育赛事50多场。
邹城市新体育中心,2014年建成投用,具备举办省级综合性运动会和国家级单项比赛的能力,是一处集群众休闲健身、体育竞赛表演为一体的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总投资3.25亿元。主体育场为五层结构,共计27000个座位。一层为功能性用房、办公用房及标准足球场等;二至五层为看台,其中三层设置贵宾室。室外训练场包括天然草坪足球场;另外还有4个室外篮球场、2个室外网球场、1个七人制笼式足球场、1个室外游泳池及全民健身广场。
邹城市铁西全民健身中心,该中心整体分为室外和室内。室外有5人制笼式足球场、健身广场及专用停车位。室内东四层为多功能健身场所,每层800平方米。第一层是成人散打搏击训练,第二层是动感单车、器械训练,第三层是乒乓球、瑜伽、健美操,第四层是少儿散打跆拳道训练;西层为室内羽毛球场,面积1300平方米,净高9.4米。室内建筑总面积4500平方米,能容纳500余人同时健身。
兖矿游泳馆健身中心,该中心总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38平方米。馆内四季恒温,设有50米长、25米宽的10泳道恒温混合泳池。有1米、3米固定跳板,3米、5米、7.5米、10米液压升降跳台。深水区5米,适合于儿童和游泳初学者。馆内设有南北看台,拥有观众席1480个座位。该馆配套服务项目有:健身房、室外灯光篮球场、塑胶地面排球场、网球场、毽球场等。目前,该中心处于升级改造中。
2、具备健身功能属性的公园
目前,我市城区面积4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50万人,除体育公园和体育中心外,还建有大型公园5个,自西向东一是兖矿铁西公园,始建于1984年,1996年进行二次扩建,总面积237.3亩,绿化面积11.8万平方米,生态湿地面积有1.7万平方米。地域平坦而开阔,是集园林艺术、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二是铁山公园,是济宁市规模最大的城区公园,占地580余亩,始建于1981年,1985年正式开放。公园先后开辟了游乐园、动物园、碧桃园、月季园、牡丹园、樱桃园、梅花园等景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场所。公园还设立有健康步道,全长约1800米,地面上标有步行的米数标志牌、步道两侧安装了“戒烟限酒”等健康知识提示牌,徒步一圈需耗时28分钟。如果感觉步行锻炼运动量不足,还可以到运动健身区继续锻炼。运动健身区有可供居民锻炼的健身器材,这里绿树成荫,也是天然的氧吧,深受市民的喜爱。此外,面积约3600平方米仁和剧场,除了进行文艺演出外,还可供居民跳广场舞、打太极等。三是朱雀山公园,位于邹城市东北片区,公园总面积约为80万平方米。2013年完成了约25万平方米的公园一期建设,2017年8月启动完成了面积约55万平方米的公园二期建设。朱雀山公园全长约6.5公里,是湿地公园建设风格,负氧离子含量约为市区的35倍,是天然的氧吧和空气加湿器。现在朱雀山已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文化长廊,是市民休闲娱乐绝佳之地。四是护驾山公园,位于邹城市城区东南部,以海拔高度215米的护驾山为核心区,北起健康路,南至九里涧水库泄洪道南岸,西起峄山路、东至东外环,总体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于2011年4月动工建设,2012年5月建成开放。公园设立了儿童游乐区和老年健身区,还设立有健身步道,全长约3900米,按照4千米每小时的步行速度,需耗时58分钟。公园保留了山体原有植被,经过多年来的修复和养护,山体树木郁郁葱葱,健身步道穿行其中,二者相互映衬有机融合。五是中央公园,位于孟子湖新区北部生态核心,占地约450亩。主要由中心广场、人工湖、山地景观瀑布、植物园等组成,总绿化面积约13.3万㎡、人工湖水面约4.05万㎡。公园建设共分中央广场、植物园、青少年活动区、老年儿童区、假山、运动健康乐园等区域,2公里的塑胶跑道让人们尽享运动带来的快乐。
3、其他体育场地设施概况
我局每年投入100余万元,采购体育健身器材,通过精准选址配套建设城市健身小广场、社区健身苑、城区健身长廊、公园绿地健身广场、城市口袋公园等。
4、推动智慧健身工作情况
分别在钢山街道燕京社区和体育公园配建了“智能化室外健身路径”。器材不仅具备传统健身器械的健身功能,每件健身器材上均安装有传感器模块,市民可以在锻炼时获取运动时间、频率及消耗等数据,做到科学健身。
5、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情况
邹城市共有三处公共体育场馆纳入对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的范围,均在邹城市体育公园内,分别是体育馆、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场馆运转良好,日常管理维护到位,全年接待服务群众健身人次及效果有提升,确保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不缩水,做到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330天。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等,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体育场馆及全民健身中心服务全民健身及培训人员不少于60万人次。体育场馆及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地100%对外开放。
6、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情况
搞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是当前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发挥赛事活动的带动引领作用,吸引更多人参与。一是举办邹城市全民健身运动会。自2011年以来,邹城市已连续举办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创新办赛模式,丰富活动类型,增加赛事项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办赛原则,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有力地带动了邹城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按照“文明、节俭、欢乐、祥和”的宗旨,突出全民性、群众性,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群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需求。每一届运动会历时8个月,比赛日达100余天,设置项目齐全,包括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足球、围棋、中国象棋、街舞、太极拳、跆拳道、山地车、门球、地掷球、气排球、田径等30多项群众喜爱参与的赛事活动;参赛人员广泛,来自社会各界的广大群众既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有企业职工,还有乡镇农民,直接参赛人数逐年递增,带动近30万人次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地点遍布城乡。二是精心组织节庆日全民健身活动。利用五一节、国庆节、重阳节、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等节庆日举办大型全民健身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营造更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吸引带动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三是积极承办了上级赛事。先后承办了全国山地户外挑战赛、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大赛、全国气排球联赛、山东省“齐鲁名山”登山赛、山东省“百千万”三大赛乒乓球比赛等国家、省市级以上大型比赛。
7、有关数据情况:目前全市拥有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面积3043949平方米,人均约2.6平方米;我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逐年上升,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提高,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口达48.26万人,比例达到41.36%;目前全市共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293名,其中,国家级49人,一级70人,二级628人,三级254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5‰。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优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增加体育供给。分层次持续优化解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政府层面:教体局加强对体育场地和设施规划的重视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并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规划和建设的顺利实施。同时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城市建设和绿地建设,促进体育场地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社区层面:社区积极争取社会公益赞助,利用社区空地、公共空间等资源,设置小型(微型)体育设施,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健身场所。同时,社区组织居民自发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居民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和参与度。市民层面:市民积极参与到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中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支持政府和社区的工作。
(二)引入社会资本兴建体育场地设施,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促进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为社会资本提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体育场地和设施。加强对社会资本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合法合规运营。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共同推进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共同投资兴建体育场地和设施,并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管理和运营。提高社会公众对体育场地和设施的需求意识,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通过宣传、推广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增加对体育场地和设施的需求。
(三)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服务管理,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确保资金保障工作落实到位。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因地制宜创新公共体育设施运营模式,提高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创新公共体育设施的运营模式,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和效益。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明确维护和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监管和考核,确保公共体育设施能够长期稳定地向市民开放,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维护机制。
(四)打造健康生活新地标,不断强化公园体育属性提升。在城区4处体育场馆群和5处公园增加多样化的运动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加强公共健身区域的建设,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健身环境;举办健身活动和比赛,吸引更多人参与运动,提升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健身指导和管理服务,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的健身计划和指导;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向市民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运动和健身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以上是我们根据您的提案作出的答复,希望今后对我们的工作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
邹城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3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