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指导|强降雨后水产养殖病情预测和防病技术措施
发布日期:2023-08-09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近期由于受台风等因素影响,我市频繁出现强降雨天气,强降雨不仅会导致水产养殖设施损坏,也会引发养殖用水水质突变、病原微生物大量孳生,进而致使养殖生物出现应激反应或疾病暴发。

一、病情预测      

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等细菌性疾病,以及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寄生虫病,同时,各养殖品种都有因缺氧而导致死亡的风险。

二、防病技术措施

1、养殖设施检查与修复:对于损坏较轻的养殖区,要对供电设施、进排水系统、养殖设施、池塘堤坝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加固修复,防止溃堤或漫塘导致养殖生物逃逸以及后续降雨造成更大损失。对生产设施毁坏严重的养殖区,应先检查设施损坏情况以及养殖水体剩余养殖生物数量,然后在设施毁坏处采取增设拦网等临时措施,防止剩余养殖生物逃逸,条件允许后再进一步修复。

2、水质监测与调控:加强水质监测,每日取水样检测溶解氧、pH 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坚持巡塘,发现养殖生物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通过养殖生物活动情况和水质检测判断养殖水环境是否缺氧。缺氧时,通过加开增氧机、使用增氧颗粒等措施,避免养殖生物因缺氧死亡。养殖水体浑浊、透明度低时,若镜检发现浮游动物过多,需要先过滤或杀灭浮游动物;选用硫酸铝钾、聚丙烯酰胺等进行净水操作,减少水体中悬浮物量;培植有益藻类,改善养殖水体水色。

3、做好消毒工作:池塘养殖可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消毒剂对池水进行消毒,每隔 1 天泼洒 1 次,连续消毒 2~3 次。对于受灾损毁的池塘,清理干净后,采用聚维酮碘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再放水重新开展养殖。

4、加强投喂管理:投喂优质饲料,注意检查饲料是否发生霉变,不使用变质饲料。阴雨天时减少投喂量或不投喂。大雨过后,观察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提高饵料质量,少量多餐,同时可添加维生素 C、免疫多糖等免疫调节剂拌饲投喂,提高养殖生物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5、疾病治疗:发病后,可采取降低养殖密度、加强增氧、减少或停止投喂等措施,缓解病害发作状况和降低病害损失。养殖生物发病时一定要经确诊后才能用药,切忌盲目用药。抗生素、杀寄生虫药不能作为预防药物,只能作为治疗药物使用,否则会产生耐药性。对于病毒性疾病,消毒和检疫措施是目前最可行的防控手段,同时需要控制继发细菌性感染。对于细菌性疾病,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筛选敏感国标抗生素,指导精准用药,减少药物滥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对于寄生虫病,应根据寄生虫种类及其生活史特征, 制定治疗措施,采取综合防控方法降低病害风险。

6、无害化处理:病死养殖生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患病或死亡养殖生物,应及时捞出,并采用高温法、深埋法、化学处理法等方法进行集中处理。病死养殖生物所在池塘的塘埂、运输工具等,应使用浓度 500 mg/L 的漂白粉(含有效氯 25%)喷洒消毒。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