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8300432554XU/2023-03915 分        类 执行与落实
发布机构 市发展和改革局 发文日期 2023-09-13
文        号 废止日期
有效性
关于邹城市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聚焦“济宁争第一、全省进10强、全国进30强”奋斗目标,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打造产业强市、建设“双百”城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协同提升,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争先进位迈上新台阶。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6.4亿元、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2亿元、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4%。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对上争取、招商引资等三项工作均列济宁市第1位,半年重点项目观摩列济宁市第2位,兖矿能源智慧制造园区一期项目获评十佳项目第1名。蝉联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省工业强县、省对外开放强县、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省建筑业强县、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上升到第47位。

(一)主导产业加速崛起。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力育产业、强企业、优园区,成功入选省工业强县。“1+5”主导产业膨胀崛起。实施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组织召开产业高质量发展暨助企攀登工作会议,全面落实“群长+链长”机制,围绕13条核心产业链,逐个“敲开核桃”,做强2大“千亿产业”、6大“百亿板块”。上半年,精细化工产业完成营收218亿元。兖矿能源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名单,泰山玻纤入选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名单,天河科技成功创建省煤矿智能掘进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列济宁市第2位;全市工业用电量累计完成31亿千瓦时,总量列济宁市第1位。助企攀登深入实施。以推动企业攀登进阶、项目加速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科技创新创优为目标,开展“十大攻坚”行动,实施千亿恒信培育工程,荣信集团进入全国工业百强,荣信循环经济产业园获评“AAA”级新型数据中心。实施“双20”企业攀升计划,新宝龙等30家企业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艾坦姆等4家企业入选省瞪羚企业,23家企业入选省创新型中小企业,87家攀登企业实现营收429亿元、增长25.8%,企业发展层级显著提升。园区载体不断优化。锚定创建双千亿级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新建雨污管网5.5公里,完成道路提升3.8公里,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建设防汛应急工程22处,园区环境全面优化。成功创建国家级园区水效领跑者、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等试点示范,均为济宁唯一。入选“2022年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园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二)项目建设加劲发力。按照储备争取一批、推进保障一批、招引落地一批的项目闭环管理模式,加速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项目投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梯次储备项目。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上半年,在百项重点工程的基础上,新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12个,成功争取省级重点项目11个、省新型城镇化项目5个、济宁市产业项目25个,争取政府专项债券7.88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4.54亿元,实现“上级有政策、邹城有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建立“县级领导包保+工作专班负责”推进体系,坚持“月调度、月通报”,加速推进总投资835亿元的114个省市县重点项目,25个济宁市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0.1亿元,完成率74.4%,综合排名列济宁市第1位。圆满承办全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议,为全年投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聚力招引项目。上半年,全市“走出去”招商288次,“请进来”洽谈205次,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1个、总投资390.8亿元,新落地投资120亿元的中国绿色植保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到位内资89.4亿元。

(三)城乡一体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志愿服务、环境提升、交通文明等“五大行动”,城市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双百城市加速建设。孟子湖环湖交通路网工程有力推进,加快13公里环湖路建设,释放土地7000余亩。17处老旧小区加速改造,20处城镇开发边界内社区建设任务全部销号,92户危房改造、15条合流制道路、80个城区雨污合流建筑小区全部完工。兆山云境、绿城诚园等高档社区加快建设,雍泽府小区、春风里小区、祥云郡等重点项目成功落地,鑫琦物业入选“齐鲁红色物业”星级服务项目,我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城市、省建筑业强县。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创新“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村企融合、共同富裕”思路,打造“1321”乡村振兴模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1万亩,成功创建全国玉米大豆病虫草害防治示范县、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均为济宁唯一。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260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38万吨、产值35亿元,品牌价值达到20.5亿元,“邹城蘑菇”荣获第43届世博会地标品牌,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议现场观摩在我市召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发展邹城模式,做精“孟子修学游”“邹东深呼吸”两大文旅品牌,连续17年举办母亲文化节,累计打造100个“种文化·创生活小院”,建设10处“乡村书房”示范点。实施大洪沟民俗度假村、铁合金厂文创园等重点文旅项目,友泓食用菌获批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成功创建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获得省督查激励奖励。

(四)创新改革纵深推进。“三争”工作成效显著,争取省级以上竞争性资金34.9亿元,省级以上政策、项目82个,争取省级以上发文推广75项,对上争取工作蝉联济宁第1。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紧盯产业共性技术需求,在上海举办双招双引活动启动仪式,国家级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37家、229家。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新引进“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11名。巩固拓展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成果,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家,总数达到81家,实体化运作大院大所4家,兖矿集团获批“煤液气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该领域全国唯一,亿豪陶瓷获批2023年首批省级院士工作站。“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创优“e路宠企”服务品牌,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等15项任务纳入济宁“揭榜挂帅”试点,由“项目围着窗口跑”变“审批围着项目转”,现场解决企业诉求235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信息共享等4个项目入选省营商环境“揭榜挂帅”任务试点。上半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634户,获得济宁营商环境评价和政务服务考核“双第一”。消费出口逐步复苏。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8379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0%,外贸进出口总额40亿元、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5.9亿元、增长11.5%。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上半年,民生支出达到4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7%,各项为民所办实事项目稳步推进。优质教育更均衡。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六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快6个教育园区建设,北城教育园区和老一中今年秋季开学投用,新增学位9700个。高考再创佳绩,本科录取率51%,我市获批“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县”,获省体育局督查激励。医疗建设上台阶。扎实推进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三甲”同创,深入开展全国基层中医示范县创建,疾控中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一。实施医疗资源扩容提质行动,17家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一级甲等标准,远程诊疗、远程心电延伸到200处村级卫生室,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抓好就业促增收。高质量举办“2023年春风行动暨人才交流大会”等各类招聘活动52场,1.15万人达成就业意向,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904个,城镇新增就业52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7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76场、培训人员2957人。优化托育保养老。大力开展养老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为3000名低保老人发放经济困难补贴158万元,完成220户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市托育机构达到103家,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771个,均排名济宁第一。实施“福彩圆梦”儿童助学工程,儿童剧《追“孟”之路》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六)安全发展守牢底线。安全监管体系持续优化,应急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八抓20项”创新举措,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累计查改问题3.8万个。持续提升应急保障水平,建成鲁西南最大的综合物资储备库,获评全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上半年,蓝繁天数达到140天,白马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2家矿山成功入选第五批省级绿色矿山名录库,治理采煤塌陷地4700亩,提前完成全年治理任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挥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作用,“济时办”抢单率连续6个月达到100%,入选全国治理能力百强县。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下访,上级交办的初次走访事项化解率达到100%。实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全民攻坚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现行命案、八类案件破案率达到100%。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但仍存在一些困难问题,亟待我们关注解决:一是产业结构依然不优。“四新”经济、数字产业对动能转换的支撑作用不够,现代服务业缺乏龙头引领,产业集聚度不高。二是部分行业增速回落。煤炭价格下行明显,批零住餐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行业增速有所回落。三是财税压力持续增加。受经济下行压力、政策性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四是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盈利能力、产品产量呈现下滑态势。同时,受利润低、需求弱、预期不稳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对扩大投资持谨慎态度。

三、下半年工作措施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抢抓重大政策机遇:国家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1条、促进民间投资17条等政策措施;山东省将出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国家、省拟开展第三批专项债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省级重点项目申报。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抢抓政策机遇,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推动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全力以赴攻坚经济增长“满堂彩”。坚持“源头把控、增量崛起、存量服务、潜力培育”工作路径,定期调度新增项目储备、新增项目纳统、新增“四上”企业“三张清单”,凝聚经济增长合力。抓好济宁“5+1”高质量评价,强化运行监测预警,紧盯固定资产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薄弱指标,“一指标一策”补齐指标短板。全面落实4批“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实施商贸流通发展促进消费增长8条措施、房地产省“十条”等重点政策,跟踪研判企业发展态势,稳住税收基本盘,全力攻坚全年“满堂彩”。

(二)多措并举按下动能转换“快进键”。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培育壮大“1+5”主导产业,全力创建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性区域试点。高端装备产业围绕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济宁能源精密制造产业园,加快实施新能源船舶制造、高端智能球蝶阀研发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确保年内营收突破100亿元,打造全国最大的矿用装备、精密铸件生产基地。高端化工产业以恒信集团、国宏化工为链主企业,推动总投资120亿元的中国绿色植保科技产业园落地开工,加快50万吨乙醇、恒信针状焦二期项目建设,年内营收突破48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依托泰玻产业基地,实施7万吨微粉生产线及储仓项目、硕远8万吨高性能玻纤织物项目,年内营收突破270亿元,打造全国最大的特种玻纤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加快鲁抗生物农药、西典高性能药用辅料等项目建设,年内营收突破80亿元,打造鲁西南生物医药高地。机器人产业加速珞石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全面领跑工业机器人、矿山智能机器人、服务机器人3条赛道,年内营收突破20亿元,打造华北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数字经济产业以京东云、颐高、万声为主体,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年内营收突破20亿元,建设鲁南数字产业中心。

(三)坚定不移打好城乡统筹“组合拳”。树牢“精致城市”理念,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统筹东城片区、孟子湖新区、老城区建设,加快推进锦绣乾城、兆山云境、绿城诚园等20个商品房项目,全面激活房地产市场。着力完善骨干路网,加快构建“七纵七横”路网体系,优化生态景观,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抓好5个县级示范区建设,突出食药用菌产业特色,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力争省级以上农产品知名企业品牌达到12个,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共同富裕“邹城路径”。

(四)千方百计塑造发展环境“新优势”。用好营商环境“1+19+18”工作体系,健全“蓝黄红”工作督导机制,打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创新打造工程建设服务“综合体”,实现项目从策划到竣工的“一窗”“一站式”办理。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全周期服务模式,梯次培育科技强企方阵,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40家。扎实推进省级高新区、省科技创新强县创建,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博创凯盛、新宝龙等外资项目建设,确保完成6000万美元的外资目标。用好大龙网跨境电商平台,靠上培育太阳宏河纸业、鲁抗舍里乐、泰山玻纤等外贸企业,确保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80.3亿元。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全力跟进76个产业类在谈项目,精心筹备长三角签约活动,力争全年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5个、总投资突破400亿元。

(五)毫不动摇树牢安全和谐稳定“基本盘”。聚焦打造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一个目标”,抓好孟子思想、母教文化、邹鲁文化、伏羲文化“四大重点”,实施文化“两创”展示、文明交流互鉴、文脉研究传承、文旅融合发展、文明实践融入、文化人才和名家引育“六大工程”,努力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走在前。扎实做好为民实事,加快建设北城教育园区、老一中改造项目,“一镇一案”开展农村学校整合。擦亮“济时救·邹全助”品牌,优化“1+N”养老服务模式,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产业。抓好16家就业驿站建设,升级“零工小站”“创贷之家”,开展春风行动、人才夜市、直播带岗等活动,多形式促进人才就业。深化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开展医共体“八统一”管理,完善医保服务体系,实现长护险全覆盖,打造区域优质医疗中心。统筹抓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访稳定、金融安全、诚信建设等重点领域,坚决守牢一排底线,营造稳定和谐发展局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