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25611P/2024-04101 | 分 类 | 他山之石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 2024-01-22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近年来,济宁市兖州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动生态环保各项工作落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度浓度和重点河流断面水质均实现连续五年改善,在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基础上2023年成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业园区获批建设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024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济宁市兖州区提前谋划,多维推动,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个协同”为抓手,以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为重点,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实效,力争在四个方面求突破,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启生态环保工作新篇章。
一是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求突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增效,进一步优化空间管控,优化产业、能源、农业等结构,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产业高端、封闭运营,打造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积极探索打通“ 绿水青山”向“ 金山银山” 转变的有效路径,依托泗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新建提升大雨住、龙湖、马桥等沿河湿地,串联牛楼小镇、花海彩田、大禹公园等沿河景点,打造“北起龙湖湿地、南至大雨住湿地”全长 20 公里的都市区绿色观光带休闲功能区。实施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新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个;实施洲府河生态防护、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重点水利工程,整治河道 10.6 公里,筑牢生态、防洪双重屏障。放大“南牛楼、北管口”示范带动作用,抓点带面建成 12 个市级、7个区级示范片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全方位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在夯实环境基础保障上求突破。以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抓手,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不断建立完善有关体制机制,全面加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建设。突出抓好 121 个重点产业项目和 100多个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乡村振兴项目,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新建充电站 10 个、充电桩 100个,大力引进新能源品牌车企,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项目谋划力度,聚焦国家政策导向、资金投向,深度谋划争取实施一批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的优质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项目库,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充分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以有效投资更好牵引和推动发展。
三是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求突破。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打赢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标志性战役。科学应对重污染过程,紧盯扬尘治理、散煤管理、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重点工作,以每“微克”必争的决心和干劲,全力减少重污染天数。强化对10家铸造企业、156座工业窑炉、244家涉VOCs企业精准帮扶,推进低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试点项目,全力削减臭氧污染。加大新能源替代力度,力争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三及以上和新能源占比达到80%。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密巡河,持续开展河湖岸线水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21个入河排污口动态管理,“一河一专班”全时段水质保障,坚决打击偷排漏排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国省控断面稳定达标。抓好已建成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推动南四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打好净土保卫战。对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周边土壤监督性监测,配合市里开展优先监管地块重点监测,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筹划创建兖州区首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无废细胞”窗口单位;配合市里全面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4项重点任务。
四是在打造生态铁军上求突破。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抓好系统内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开展作风建设行动,坚决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围绕体制机制、队伍管理、装备能力、执法效能、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成功创成市级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示范单位。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强化党建引领,全面开展大学习、大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健全完善干部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和日常监督考核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