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830043262004/2024-14394 分        类 部门会议
发布机构 市文化和旅游局 成文日期 2024-10-09
文        号 废止日期
有效性
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第三次办公会议会议解读
发布日期:2024-10-09 发布日期:2024-10-09 信息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三季度,市文旅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早谋快动、精准发力,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文旅新贡献。

一、抓利用、强传承,激发文化“两创”活力

推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对接中屿体育公园,打造“市场化非遗空间”,形成非遗+新业态,持续推进打造“非遗特色酒店”—信达酒店为济宁样板。参加非遗交流系列活动,组织邹城非遗美食类项目光辉卤鹅、灵泉春茶等参加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织剪纸、峄山松墨、柳下皂等8个非遗项目参加“中屿体育公园项目推介会”,“邹鲁礼乐、越峰秀活非遗项目”受邀参加第八届非遗博览会。

二、抓项目、强基础,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多措并举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今年以来累计举办文旅活动200余场,带动消费超5亿元。做好“走出去、引进来”结合文章,持续推进孟子湖文旅度假项目,苏州恒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邹城注册的2家公司正式揭牌。

三、抓品质、强宣传,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升级

推动全域旅游量质齐升,发布【Country walk解锁乡村】邹城乡村旅游线路,金钢山52% VOL“邹城记忆”文创酒品、非遗缠花·孟府流苏系列两项旅游商品晋级“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全国决赛,大洪漫谷、漫山野美学露营地分别入选“山野观星”场景和“田园觅秋”场景被济宁市局推荐为省级生态旅游主题线路点位,举办千人研学旅行9场。丰富节庆旅游产品业态,峄山风景区结合梁祝“峄恋园”推出手工实践、国学体验、非遗体验等12个研学项目,孟庙孟府景区推出体验传统六艺、感受非遗手作,康王谷景区、大洪漫谷开展“第一届晒秋文化节”“大洪漫谷金秋嘉年华”等系列活动,上九山村景区策划开展“华夏”、“一梦敦煌”等演出活动。构建多维立体宣推体系,“孟庙孟府景区”入选《全国立秋节气生态文旅品牌名录》,山东电视台《元气满满的生活》邹城专场孟子大剧院、两孟、峄山、大洪漫谷、烈焰足球作为元气代表精彩亮相,推出《跟着地名游邹鲁》系列20篇,《以文说物》系列22条,累计阅读量超20万。

四、抓创新,强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办好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094场次,参与群众达105万余人次。强化公共文化阵地建设,高标准完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峄山、城前、大束三个镇被省厅评为特级文化站,其余十三个镇被评为一级文化站,3处新建标准化智慧化“城乡书房”均已开放运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完成全市旅游交通标识新设、更新工作,推动全市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化、规范化、便利化,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五、抓保护、强开发,拓展文物利用新型空间

全面启动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完成52处文物点复核工作,新发现14处文物点,复核完成率10%。积极申请2025年度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申请项目资金共计1583.56万元。常态化开展文物安全检查,组织15个镇街和3个单位,共计出动68人次,对194项问题逐一排查,现已整改188项,正在整改6项。

六、抓案件、强巡查,营造良好文旅执法环境

持续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在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相继开展专项行动10余次,查处违法经营案件8起。开展暑期旅游市场严管严查百日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800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300余家次,发现整改安全问题20余处,查处非法经营单位2家。开展文旅市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对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不到位的3家经营单位14项安全隐患,已责令立即整改。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以发展的思维保护传承,做强邹城文化品牌。加强文化遗产整理保护,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全市517处文物点复核。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利用,推进实施孟庙孟府五期修缮保护工程,昌平山玉皇庙保护修缮工程、上九山建筑群——郑家胡同修缮保护工程等。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山东手造·邹鲁尚品”工程,加强非遗工坊建设,探索非遗规模化发展路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

二是以更高的标准推动文旅融合,提升邹城时代价值。推进文化“两创”示范项目,推动恒力集团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开工。加快推进绿鑫春运动休闲基地、中屿体育公园、福特越野基地等项目建设。实施“五新”行动,加快现有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格局。发挥资源优势,全力创建5A级景区,力争2026年我市精品4A级旅游景区达到5处,3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15处。擦亮特色旅游品牌,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打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邹城样板,争创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培育一批精品文旅名镇、乡村旅游重点村。

三是以守正创新的举措,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城乡公共文化阵地,着力提升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及推广特色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发挥文化教育功能,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依托“孟子乡音”送戏下乡、“两节一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举办文艺汇演、四季村晚、公益培训、合唱展演等各类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以坚定的站位,保障文化环境安全。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提高综合执法水平,深化文旅市场专项整治,开展文旅市场领域执法检查,坚守文物保护利用安全红线和底线,严格打击各类文物违法行为。维护文化环境安全,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落实“清源”“固边”“护苗”“净网”“秋风”五大专项行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