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杂志刊发我校社区宣讲典型经验文章《吹响社区宣讲嘹亮“号”声》
发布日期:2024-11-26 信息来源:邹城市委党校 浏览次数:

近日,中央社会工作部《社区》杂志刊发我校社区宣讲典型经验文章《吹响社区宣讲嘹亮“号”声》。

原文如下:

吹响社区宣讲嘹亮“号”声

栾美娇 张庆柏

“这种形式破解了传统党课照本宣科、吸收难的问题,可以说是‘缺什么补什么’,干货满满,既‘解渴’又‘解惑’。”山东省邹城市千泉街道兴隆社区群众在听完邹城市委党校“邹鲁浩声”志愿宣讲后感慨道。

“邹鲁浩声”宣讲品牌是邹城市委党校在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社区宣讲中倾力打造的社区宣讲志愿服务品牌。宣讲活动开展以来,好评如潮。

山东省邹城市作为孟子故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孟子提出的“浩然之气”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浩然之气”就表现为坚毅刚强的品格、不屈不挠的精神、光明磊落的做派,是刚毅之躯与道义德行的完美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这与“浩然之气”的内涵高度契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邹城市委党校立足全会精神的宣讲,围绕强化队伍、丰富载体、提升效能和完善机制四个方面,深入打造“邹鲁浩声”宣讲品牌,利用微讲堂,打造微阵地,推出微宣讲,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吹响了社区宣讲的嘹亮号角。


以浩然之气强队伍

吹响社区宣讲“集结号”

社区开展宣讲工作,人才队伍是基础,重点解决“谁去讲”的问题。

以浩然之气强化成员政治素质。邹城市委党校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将能否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检验社区宣讲队伍能力的第一标准,并强化日常政治考察,将政治理论水平测试和政治素养考察贯穿师资队伍建设的始终,结合“浩然之气”的内涵打造出了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深、宣讲能力强的社区理论宣讲队伍。

以浩然之风强化团队联动机制。合理搭配队伍结构,宣讲团队均由校领导带队,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搭配组合而成。在基层开展“宣讲进社区”等实践活动时,开展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与镇(街道)、社区结对子活动,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讲、骨干教师现身讲、青年教师交流讲的多层次宣讲机制。同时,在宣讲团队建设中坚持内容为王,按照“选课—定课—备课—磨课—评课—竞课”六步工作法精心打磨课程,在打磨课程过程中坦诚相待、敢于担当、精雕细琢,确保宣讲课程质量,以高质量的“小切口”反映群众需求的“大主题”,实现与社区群众理论需求的同频共振。


以浩大之势强渠道

吹响社区宣讲“出征号”

社区开展宣讲工作,宣讲平台是依托,重点解决“如何讲”的问题,邹城市委党校着力将数字技术同社区理论宣讲相结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向互动式、融合式、具象化转变。

打造社区“互联网+”网络阵地。将新媒体作为理论宣讲的载体,探索“掌上宣讲”新模式,使理论宣讲更鲜活、更有效。充分利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和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联动邹鲁融媒公众号、《今日邹城》、邹鲁融媒APP等市内重点平台,在“理论阵地”专栏深入解读党的创新理论、权威发布理论学习动态成果;同时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媒体解读,真正实现媒体全融合、区域全覆盖、数据全共享的“微传播”。

搭建社区理论宣讲特色阵地。坚持“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充分依托邹城政德教育、红色教育、美丽乡村建设等特色资源,利用现场教学点的实情实景,打造工业强市机器人产业园、大束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后八村孝善治村等30余个现场教学点,形成“红、蓝、橙、绿、紫”五彩现场教学路线。开发《“党旗红”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等“现场小课堂”,持续深化“党校+教学点+实训课堂”体系,让基层社区宣讲“活”起来。

壮大社区宣讲传统阵地。宣讲团队充分利用线下空间,联合属地乡镇(街道)深挖社区闲置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理论驿站”和“便民小屋”,在宣讲阵地分批次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让理论政策与社区居民“面对面”,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浩瀚之力强效能

吹响社区宣讲“冲锋号”

社区开展宣讲工作,宣讲效果是关键,重点解决“讲得好”的问题。坚持用群众的语言增强宣讲的生动力和说服力。

把握宣讲对象的差异性。根据受众居民群体差异性、多样性特征,组织宣讲员到群众家中坐一坐、听一听,了解不同阶层居民群众的兴趣爱好、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形成完善的分类受众预案,从而使宣讲更具针对性。

把握宣讲内容的精准性。在居民集中关注的生活环境、就业就医、低保救助等热点问题及涉法涉诉案件等方面做足工作,通过完善更新宣讲内容、加强现场互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重点问题的关切。

把握宣讲模式的特色性。结合社区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主题宣讲活动,推行“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宣讲员接单”的宣讲模式。


以浩博之策强机制

吹响社区宣讲“奋进号”

社区开展宣讲工作,机制建设是保障,重点解决“长效性”的问题。邹城市委党校不断完善社区理论宣讲保障激励机制,增强社区宣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宣讲人员队伍的业务水平。

建立“邹鲁浩声”宣讲品牌创建机制。因地制宜探索宣讲全会精神的新路径、新渠道、新形式,总结出好经验、好做法,择优作为经验推广,扩大品牌效应。

完善社区宣讲员培养机制。把社区理论宣讲员培养纳入年度培训计划,通过实施“青蓝工程”提升宣讲水平,同时定期开展专题轮训,开展备课、说课、听课和评课等活动,总结宣讲经验和成果,交流心得体会和技巧方法。

健全社区宣讲员激励机制。根据宣讲成效评选出“社区理论宣讲能手”“社区宣讲新秀”,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群众反映良好的宣讲员在评先树优时给予优先考虑,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形成宣讲员队伍建设良性发展的局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