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山街道:“小积分”汇聚基层治理“大能量”,助力基层服务更周全
发布日期:2024-12-06 信息来源:邹城市人民政府钢山街道办事处

近年来,钢山街道围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与社区治理效能,坚持探索新路径、好方法,先后成立了“管得宽”、“小鸿花”、“百事帮”等90余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达到10000余人,其中党员志愿者1300余名,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创新推行了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积分兑换为奖励的“积分+志愿服务”模式。用服务换积分、用积分得奖励,让“小积分”汇聚起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与基层服务水平的“大能量”。

一是积分运用“下功夫”,完善健全基层治理新体系。街道突出实用实效,在积分运用上下功夫,在广大志愿队伍的基础上切实推动志愿服务积分制落实落地。积分指标多元化,健全完善积分兑换制度,确定政策宣传、文明督导、环境卫生整治等20余项考评内容,逐类逐条量化分值,激励党员群众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分发放规范化,建立党群服务积分管理台账30余个,坚持“事事记录、分分对应”,每一分都有据可查,并定时张榜亮分,促使党员肩上有责、心中有数、考核有据、干事有劲,做到争先有标、行为有尺。积分兑换人性化,在社区设立“爱心兑换超市”,在商铺设立“爱心积分超市兑换点”,党员群众持积分即可兑换洗衣液、纸巾、米面等日常用品,让“积分兑换”既有效落实又方便快捷,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治理与服务的体制机制建设。

二是共同争做“主人翁”,合力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街道自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工作以来,不断创新完善管理模式,成功激发了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基层治理形成群策群力、同心同行的新局面。“单向付出”转化为“双向互动”,将服务化为积分,将服务的受益人群延伸至服务者本人,让服务者在付出的同时也能得到回馈,无形之中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清单指导”转化为“激励引导”,通过积分奖励、实物兑换的新方法新载体,党员群众从过去的凡事“要我干”转变成现在的遇事“我要干”,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的内生动力,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源头活水”。“党员干群众看”转化为“党员群众一起干”,通过开展积分制活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0余件,真正形成“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没有过路客”的治理格局,构建全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新体系。

三是延伸拓展“朋友圈”,充分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街道拓展“朋友圈”宽度,整合资源,重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做到将发挥基层力量与志愿服务积分制深度融合。将20余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纳入社区志愿者队伍,挖掘社区能人资源,引导发挥其正能量;重视“上班族”、外来人口等群体的参与,为他们参与社区事务,融入城市社区提供便利渠道;充分利用外卖小哥、快递员等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的职业优势,通过“发布任务—双向认领—获取积分”的方式提供反诈宣传和爱心寄递等服务,通过积分兑换奖品,打破壁垒、优势互补,提高了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发展建设的双向奔赴。同时,街道坚持做好民情收集工作,畅通居民发声渠道,高标准打造小区业委会、居民议事厅等阵地,不断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增强群众参与积极性,有力引导了基层力量正确高效发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