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实施“四减四增”行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2-07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我市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四减四增”工作部署要求,深入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工作,持续推进“四个结构”优化调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聚焦“集群+产业链”模式,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围绕全市“1+5”产业集群,动态更新13条产业链图谱,全力打造高端化工、装备制造两大“千亿产业”,济宁能源精密制造产业园、泰山玻纤新材料基地等六大“百亿板块”,邹城市成功入选为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市、区)、矿山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累计67家企业入选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天河科技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公示名单、荣信集团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入库培育名单。邹城经济开发区入选2023年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获评国家级园区水效领跑者、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

二是聚力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深入实施“双碳”战略,持续压减煤炭使用。坚决淘汰落后燃煤机组,完成6家燃煤电厂关停,加大对纯凝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的技术改造,邹县电厂完成4台机组节能改造,年节约煤炭约3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1万吨;完成10.57万户清洁取暖改造任务,采取气电代煤的取暖方式取代散煤燃烧;常态化开展散煤禁烧巡查,加强禁燃区内散煤燃烧管控,杜绝散煤问题“死灰复燃”。聚力聚焦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建成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3处,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1.3万余户,风能发电项目2处,生物质发电项目1处,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71.17万千瓦。目前,已连续两年超额完成煤炭消费压减任务与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

三是聚力发展绿色高效运输。制定实施《“一港一策、一企一策”运输结构调整工作方案》,有序有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释放物流集聚效应,打造内河港航产业多式联运标杆,按照“前港后厂”的高效发展模式,依托邹城经济开发区企业聚集优势和太平港、荣信港水运物流优势,发展公路、铁路、水运多式联运,构建链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集运输、仓储、装卸、配送、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港航物流集聚区。充分挖掘兖矿铁运处191.83公里铁路专用线运力,加强联运转运衔接设施建设,拓展向济宁西部城市短途运输功能,提高多式联运能力。2023年,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为2637.81万吨,比2020年增加了15.9%。

四是聚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积极开展肥料试验示范,安排小麦减量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小麦配方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玉米季肥料利用效率、玉米季“三新”配套技术效果、大白菜有机肥替代化肥等试验6处,为节肥增效探索新途经。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有机肥代替化肥力度,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截至目前,全市625家畜禽养殖专业户、302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均已配建粪污处理设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商品有机肥使用量达到1.65万吨。加强农膜废物回收利用,有效保障农田质量,在村庄设置临时回收点300余个,放置回收箱2000余个,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回收系统,2023年,累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9.4吨,处理2.6吨,实现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