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262191/2024-14436 | 分 类 | 人大建议办理情况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4-05-30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邹农函〔2024〕第5号
张召银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山区农业镇高标准农田存在设施配套不完善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好事办好,办出特色”的原则,全方位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绩效考核目标之一,与其他重点建设工程一起部署,为我市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各部门协调一致,水利、农业、林业等农口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分工协作,为项目建设做好了有力的工作保障。严格建设程序,强化过程监管。在项目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特别是申报过程中,严把立项关;在组织实施阶段,严把监督检查关;在项目竣工阶段,严把验收关;在项目建设完成后,严把管护关。通过严格的程序管理,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切实的质量保证。
经过积极对上争取,2024年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建设面积是2万亩,总投资4632万元,分别位于大束镇、中心店镇、峄山镇、石墙镇,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完工。根据工作安排,确保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启动开展项目储备工作,目前已储备两年5万亩的建设项目。
我市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立体,通过田块整治、排灌设施建设、田间道路建设、土壤改良、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配套农田输配电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强化后续管理等措施建设高标准农田,以达到“渠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生态化”的标准,提高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
一是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基础,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上以两区划定范围为重点,同时兼顾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区域,项目建设原则上应安排在已划定的基本农田范围内。
二是多措并举,综合配套。因地制宜、抓住关键,把田间灌排工程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实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农艺农机技术先进适用,使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相适应。
三是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根据农田分布和自然条件状况,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选择重点建设地区,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农田连片规模,统一规划设计,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建设方式,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四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在建设和利用高标准农田过程中,要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挥农田在生产、生态、景观方面的综合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
五是政府主导,主体多元。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在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的投入责任。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作用。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和引导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积极筹资投劳。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
六是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各类项目建设按标准化要求建成后要及时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加强对项目工程管护工作的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价,强化信息管理,确保工程规范、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
邹城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