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83004325558U/2024-12305 分        类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发布机构 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4-06-14
文        号 废止日期
有效性
邹城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提案(邹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14 发布日期:2024-06-14 信息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现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52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1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2家、济宁市科技创新平台99家。涵盖应用研究、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特色产业基地等多方面,形成了企业创新平台、公共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三类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搭平台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发展。

一方面,我们坚持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的思路,围绕全市“1+5”产业,不断完善科创平台建设体系。2023年,新建济宁市级以上科创平台25家,其中省级以上11家,逐步实现科技型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兖矿能源重组“煤液气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为该领域全国唯一;亿豪陶瓷成功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京东云鲁南云计算等2家企业成功备案省级众创空间,为近年来最佳成绩。我们成功举办全省院士工作站高质量发展片区调研推进会,兖矿能源作为济宁市院士工作站承建单位的唯一代表作典型发言。另一方面,我们持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扩面提质,为平台集聚智力支持。瞄准大院大所,分批次、领域开展精准产学研对接活动,全方面推动产学研合作。2023年,实体化运作大院大所7家,天河科技等5家单位成功备案济宁市引进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载体,推动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截至目前,邹城市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5家,各类创新平台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高效农业等领域,在推动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纵深发展上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做优平台载体,强化科技服务,全力攻坚产业科技创新,为邹城“1+5”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一是统筹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平台体系化建设。在企业平台方面,依托重点龙头骨干企业或产业战略联盟搭建平台,围绕全市“1+5”产业布局,支持企业主动整合创新资源,扶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高端研发机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在公共服务平台方面,面向我市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依托企业、行业协会、园区,建立一批区域性、专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在孵化载体方面,加速推进孵化器建设,打造一批专业化、有特色、面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专业孵化器,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二是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探索投融资新路径。从科创平台建设实际出发,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鼓励企业通过创业投资基金等形式参与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金融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各种科技投融资有效形式,破解资金瓶颈,促进科技创新平台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建立共享制度体系,实现创新资源整合。鼓励引导现有科创平台及社会各类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创新要素互联互通。支持建立产业科技资源共享联盟,鼓励依托联盟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共享制度体系,推动仪器设备、科技人才、技术成果等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助推不同平台关联互动,大力建设和发展“科技研发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平台联盟,不断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四是强化外引内联,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引导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信息、管理和技术合作链。针对高端化工、高端装备、现代高效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鼓励头部企业、链主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充分发挥现有平台引才作用,加大力度与高校院所专家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对接交流,共同开展项目攻关、技术研发等产学研合作活动。




邹城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14日  




签发人:

联系人:袁健、颜亚超

联系电话:5258966、5213051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重大决策推进服务中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