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83004325558U/2024-12306 分        类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发布机构 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4-06-14
文        号 废止日期
有效性
邹城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关于培育壮大本土创新型企业的建议》的提案(邹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14 发布日期:2024-06-14 信息来源:市科学技术局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让企业“站C位”“唱主角”,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今年5月,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相关项目分别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二等奖,进一步擦亮了我市培育壮大本土创新型企业的招牌。

一、建平台,做强科技进步活动载体

一是搭建企业创新平台,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我们积极联合企业、对接高校院所,先后建成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1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依托兖矿能源公司,创建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的“深部厚煤层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高端装备研发应用”项目,获评2023年度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我市省科技奖项的历史性突破。

二是夯实公共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我们全力争取外部创新资源,着力争创省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全市科技创新实力。全市现有省级以上公共创新平台9家,其中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省内第一家机器人应用类研究院也在我们的协调推进下成功建立,并与我们协作共进,先后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争取省级科技奖励20余项,形成科技成果产出200余项,推广应用技术百余项。

三是强化科技孵化平台,提升创新主体培育质量。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兴建、运营孵化器,引导孵化载体提升企业孵化质量,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孵化链条。我市现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3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创大学科技园引入工商代办、财务外包、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平台,累计入驻企业150余家,孵化高企30余家。孵化企业中,优杰生物在水凝胶创伤敷料领域通过自行研发出的领先技术与原材料,可有效替代目前市场上的进口产品,打破国外垄断,降低了国内医疗机构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性。

二、引人才,激发科技进步活动新动能

一是依托人才工程实现“定向引才”。围绕企业人才储备及需求,我们重点攻坚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工程申报,有针对性地引育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院士7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4人、省级人才9人、济宁市级人才17人。2023年,省农科院张海燕教授团队申报的“脱毒甘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成功通过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决赛公示,实现邹城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创业团队类“零”的突破,填补了邹城在该领域的空白。

二是依托人才平台实现“引凤筑巢”。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示范引领和高能级平台的资源集聚作用,支持人才平台创建。建立大院大所“联络处”,实体化运作大院大所11家。2023年,协助亿豪陶瓷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海合作共建省级院士工作站,开展“固废粉煤渣再生循环利用”项目研究,分析、对比国内外新型结构陶瓷材料研究现状和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利用固废粉煤渣再生的增强相或原位析出相,实现显微组织精细调控。项目成功开发新产品8项并实现产业化,取得知识产权20余项,实现经济效益近2亿元。

三是依托产学研合作实现“以才引才”。围绕产业共性技术需求,瞄准大院大所,分批次、领域开展精准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全方位合作。截至目前,累计引导100余名高校院所专家与我市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共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50余个。堃茂农业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强强合作”,双方联合开展的“大口黑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成功培育出约600万尾的大口黑鲈鱼苗。

三、优生态,创造科技进步活动良好环境

一是坚持政策引领强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引导作用,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氛围。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82家,落实奖补资金630万元。对首次认定和再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性的给予负责申报工作的企业技术团队、财务团队各1万元一次性奖励,以此促进个人对高企申报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以科研强申报、以奖补助科研的创新格局。

二是坚持示范带动抓突破。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标准,筛选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的好项目,积极对上争取申报。截至目前,全市共承担科技计划项目114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项目4项、省级重要项目37项、济宁市级项目65项。2023年艾孚特科技参与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立项,实现我市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

三是坚持比学赶超促提升。积极推荐具有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团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竞赛活动,促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项目在我市落地转化。2023年,全市3家企业获省创新竞技行动“优胜”奖励,2家企业获得推荐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其中兖煤黑豹“煤矿安全智能快速掘进护盾式平行作业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解决了传统煤巷掘进效率低下、现有顺序作业方式各工序间不能有效协同作业的“卡脖子”问题,在国家大赛中获得“优秀”等次,突出展现了我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培育壮大本土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针对企业需求难挖掘、校企供需对接难匹配等痛点,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梳理企业技术难题需求。加强精准专项对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方位解决好产学研深度融合问题,实现科技成果充分转化。持续完善企业人才技术需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两张图谱”,组织我市科技型企业赴中科院、上海交大、中国矿大等高校院所开展精准“1+5”产业产学研对接系列活动。

二是壮大创新人才队伍,筑牢人才强企“压舱石”。加大服务创新型企业引才力度,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一站式服务,实现主动靠上解决困难,协助企业申报各级人才工程和科技奖励。聚焦全市创新型企业发展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帮助企业引进合适人才、创新团队、外国专家等,降低中小企业引才成本,为企业发展和人才招引筑牢阵地。

三是深入落实各级惠企政策,壮大创新型企业群。深入落实科技创新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普惠性财税政策,强化科技金融、科技孵化等创新综合服务,加快培育以高技术性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的本土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与建议。




邹城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14日  




签发人:

联系人:袁健、颜亚超

联系电话:5258966、5213051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重大决策推进服务中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