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830043262191/2024-12532 分        类 部门(镇街)文件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4-06-19
文        号 废止日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邹城市2024年高温天气下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4-06-19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近日,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6月11-14日我省内陆地区将出现持续37℃以上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高达40℃以上,沿海地区最高气温30~35℃。高温天气易导致水产养殖出现水温过高、水质和底质恶化、溶解氧不足等问题,极易引起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和鱼类、池塘和底播养殖刺参等发生严重病害和灾害。为切实做好高温天气下水产养殖管理,保障水产养殖生物安全度夏,特制定高温天气下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意见,供养殖单位参考使用。

一、养殖用水管理

1.保障养殖用水。高温季节养殖生物摄食量大,排泄物多,养殖用水需求增加。养殖单位要因地制宜增加供水设施设备,采取筑坝蓄水、疏通沟渠、引水灌溉、泵站提水、打井抽水等方式,最大限度满足养殖生产需要。水源条件较好的养殖区域,要做好池塘蓄水工作,保持较大水容量;水源条件稍差的区域,适当减少换水频率,提高水的利用率,优先保障亲鱼和鱼种池塘用水。

2.合理调整水位。夏季气温水温较高,易超出大多水生动物的适宜生长温度,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生长。高温季节养殖水体可能出现水温分层现象,下层水温比上层低3~5℃或更多,从而形成“温跃层”,极易造成底部缺氧和底质恶化。在高温季节要将水位加高至1.5~2米,同时在条件具备时加注新水保持最佳水位,一般每7~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15~20厘米。加水应在夜间和清晨气温较低时进行,避免水温出现剧烈变动。

3.做好水质调控。高温闷热天气时,水体耗氧量增加,水质、底质易恶化,易造成水产动物缺氧、浮头甚至泛塘。要科学合理使用增氧机,持续高温时加大增氧机开机频率和时长,促进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流,保持水体丰富的溶解氧。水质不稳定时,使用光合细菌为主的菌种稳定水质,水质浓浊、发黑的,宜使用芽孢杆菌或者乳酸菌为主的菌种分解有机质,净化水质;亚硝酸盐、氨氮等水质指标超标的,宜使用硝化细菌为主的菌种进行转化。

4.强化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池塘水质较清、水位较低、有青苔出现时,在加高水位的同时,可以适当施肥,使池水保持黄绿色或黄褐色,控制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施肥时要少而勤,做到“三不施”,即水色浓不施,阴雨天不施,中、晚不施。施肥时间在晴天上午10:00~12:00为宜,施肥间隔7天左右,每次施肥要少量多次。若天气异常,水体透明度低,池水混浊,应禁止施肥,并及时换水。换水困难的池塘,要合理使用生物制剂。

二、饵料投喂管理

5.科学投喂饵料。投喂饵料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四定”原则。饲料要新鲜、无霉变。具体投饵量根据水温、水质状况、养殖生物摄食情况而定,以2小时以内吃完为宜。高温时节宜减少投喂,从每天4次减为3次,上午、中午多投,下午、傍晚少投,晚上一般不投。夏季投喂以八成饱为好,每次投喂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水质肥爽正常投饵,水色淡增加投饵,水色过浓少投并加注新水。

三、病害预防控制

6.强化疾病预防。高温季节也是养殖水生生物疾病的高发期,因此要加强高温期养殖疾病的预防工作。采用含氯石灰、溴氯海因粉等水产用药物定期对养殖水体消毒,每10~15天消毒一次。做好饲料、工具的消毒等日常预防工作。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免疫多糖及三黄散(水产用)等,增强养殖生物的抗病力。

7.做好病害治疗。加强病害监测,发现病情迅速上报并及时处理,防止疫病扩散。针对重点养殖品种和区域主要流行病害进行针对性防控,早发现、早诊断、早控制,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等结果科学有效用药。及时捞除病鱼和死鱼,采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

四、日常生产管理

8.做好物资储备。加强高温期物资储备,做好发电机、增氧机、抽水机、饲料、渔药等物资的购买储备。高温季节用电集中,易造成电路烧毁,因此有条件的养殖单位要提前备好发电机,一般养殖户可提前购买增氧剂,在断电情况下应急使用。定期检修增氧机等设施设备,及时了解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的调度,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到位,供给充足。

9.降低养殖密度。及时将达到商品规格的水产品捕捞上市,从而降低池塘的养殖密度,减少病害爆发风险。对于难以补充水源、水质严重恶化、水体持续缺氧的池塘,要采取并塘、转移等措施,降低养殖密度,避免造成严重损失。并塘或转移时尽量选择在凌晨或傍晚温度较低时进行,注意操作方法,避免或减轻对养殖生物的机械损伤。

10.采取降温措施。有条件的养殖单位,必要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确保刺参等养殖生物安全度夏。降温措施包括陆地室内工厂化与室外池塘接力养殖,池塘设置遮阳网降温,池底设置降温水管、利用地下低温井水热交换降温等。

11.加强巡塘管理。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记录养殖生物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发现有缺氧浮头时,要及时采取调水、改底等应对措施。加强疫病监测,对突发疫情做到早准备、早发现、早防控、早处理。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