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004326366J/2024-11128 | 分 类 | 人大建议办理情况 |
发布机构 | 峄山镇 | 成文日期 | 2024-06-20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郭目营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峄山镇“农文旅共融”共富样板区建设融入双百城市建设的议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峄山镇围绕建设“历史文化名镇、生态旅游高地、乡村振兴样板、宜居宜业新城”发展定位,不断夯实产业之基、拓展共富之路、彰显生态之美、探寻善治之策,走出一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峄山路径”。
一、您提出的关于“将峄山镇‘农文旅共融’共富样板区同孟子湖片区共同推进”的建议。
2023年,峄山镇依托产业、生态资源优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2024年峄山镇围绕片区发展持续发力,目前正在实施丁岭大棚渔业养殖、周末亲子农场建设、大庄古河道修复治理、大庄片区水土保持、美丽庭院提升、大庄二村“文化客厅”建立等乡村振兴重点示范项目12个。
峄山镇还抓住乡村振兴建设结对帮扶这一契机,积极与济宁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对接,多次邀约至片区内,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带动、集体经济提升、基础设施提质、精神文明建设等全方位开展合作,借助济宁国投产业、资金、政策优势,推进结对帮扶有效衔接,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发挥特色优势,推动片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二、您提出的“依托将牙山自然景区纳入全市大‘5A’景区的构建格局,突出融入生态发展的理念”的建议。
我镇立足特色文旅资源优势,探索“文旅融合,振兴乡村”发展新路子,将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发展运动休闲旅游、采摘体验游、观光游等文旅融合产业,实现文化旅游互融提升。
一是“文旅融合”建强特色品牌。积极推进特色文旅品牌建设,立足峄山、牙山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陆续开发出赏花、研学、亲子、采摘、康养、户外运动等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重点了打造峄山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二是“以文促旅”丰富文化内涵,聚焦传统工艺,成功申报邹城市级非遗项目3项,新打造非遗工坊3处,持续开展非遗推广体验活动;完善峄山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并成功申报非国有博物馆;扎实开展“黄河大集”活动,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三是“以旅带产”推动乡村振兴,深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结合峄山独特的民俗文化,举办“元宵喜乐会”“二月二民俗展演”“桃花节”“采摘节”“夜画峄山啤酒节”等特色品牌文艺活动30余场,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
三、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两区一城快速连接线”的建议。
近年,我镇集中财力,重点打造了大庄古河湿地公园,通过疏通古河水网、现状路网提升打造,包括景观提升河道节点,新修顺河道路及景观游步道,注重“旅游+产业”,发展沿河采摘游、网红打卡游、特色夜经济游等文旅业态,不断提升我镇大庄古河片区旅游人气和发展活力。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加强同市交通局等部门沟通,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尽最大努力将相关意见建议纳入市政府下步工作重点和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镇积极谋划布局,坚持不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下一步依托市委市政府双百城市建设、高铁新城建设、环湖路建设等契机纳入全市拥湖发展的战略做准备,为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新的力量、增添新的色彩、绘就新的美丽画卷。
峄山镇人民政府
2024年 5月 31日
签发人:顾晓飞
联系人:刘洋
联系电话:15153679900
抄送:市人大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市重大决策推进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