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发展安全 守住一排底线
中共邹城市委党校 史磊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视察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防患于未然,守住安全底线”。促一方发展、保一方稳定、守一方平安,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更是使命要求。邹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讲话精神,努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取得新成效。党员干部要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体现在牢牢守住一排底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上,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笃行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短短几个字,含义深邃,发人深省。
时时放心不下,彰显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责任担当。火车跑得稳不稳、快不快,关键要靠车头带。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事业越伟大,形势越复杂,越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状态,担当作为、求真务实、不懈奋斗。时时放心不下,就要处处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勇于解决急事难事棘手事,挺起宽肩膀、种好责任田,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履行好自身职责、完成好自身使命。在落实达成目标过程中,要实时把握变化,深入研究形势,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办法准备得更丰富一些,着力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对“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时时在线、事事关心,时刻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
二、牢牢守住一排底线 厚植发展底气
“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可能产生无法承受的后果。
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统筹运用债务置换、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政府专项债等方式,有效化解我市地方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安全生产方面,要紧盯消防、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矿山等重点领域,压实各方责任,加强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风险。当前,要在全力抓好抗旱的同时,密切跟踪监测雨情、水情,系统做好应对旱涝急转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在社会稳定方面,要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对“两拖欠”、延期交房、涉法涉诉等重点领域进行排查,纳入台账管理,落实好攻坚措施,切实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萌芽;在依法治国方面,要求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守住方方面面的底线才能为党和国家核心利益、人民的根本福祉、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方向牢牢托底,始终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
三、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是关系国家兴衰的两件大事。统筹发展和安全是着眼于在不稳定不确定的发展环境中更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没有安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就无从谈起。只有在发展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出了问题,也会影响甚至中断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发展和安全必须并重,下好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打好高水平安全的主动仗,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四、维护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国泰民安是中国人民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利益至关重要。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强盛。
当前,我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平安已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国泰民安拥有更加坚实牢固的基础。但也要清醒看到,受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各类风险叠加、联动、传导、共振效应可能增强,给社会大局稳定带来更大压力、更多挑战。社会稳定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利益至关重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尤需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