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83559936141Y/2024-11898 | 分 类 | 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
发布机构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日期 | 2024-06-28 |
文 号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张明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工业经济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绿色化转型”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邹城市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坚持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绿色化发展,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工业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智能化改造,为工业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贡献最亮色
(一)深入实施技改升级。以“抓技改、扩需求、强投资、稳增长”为目标,认真落实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打破传统项目推进模式,坚持分类培育、靶向发力,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2023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41亿元,同比增长26.1%。在“生产换线”上,引导企业淘汰落后设备,实施泰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冷修改造、天成新材料窑炉大修、恒发食用菌生产线改造等项目,新增无碱玻纤12万吨、高性能玻纤纱1.5万吨、食用菌1万吨。在“机器换人”上,引导企业全面推进自动化改造。实施东华重工油缸及零部件自动化生产线、珞石数字化智能制造车间等项目,推动液压支架油缸粉末涂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在“设备换芯”上,引导企业优化升级关键设备。实施安泰铸造生产线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落陵春辉电液换向阀等项目,改变了传统铸造业生产模式、扩大了矿用装备零部件的产能规模。在“数据上云”上,引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先后实施恒信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数据中心、天河科技精益管理与数字化改造等项目,成功推动兖矿轻合金、天河科技、金鼎实业等8家企业入选山东省DCMM贯标试点企业。
(二)大力推动产业互通。加快推动乙醇、乙醇制乙烯基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形成了下游年产50万吨乙醇、30万吨乙烯、10万吨聚乙烯弹性体、20万吨EVA树脂制造产业规模,实现了从乙醇发展到下游乙烯产品的新产业格局。加速年产10万吨新型炭材料及高温煤焦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打通了煤焦油向下游针状焦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策划实施的可降解塑料、石墨电极等项目,为拉长煤化工产业链积蓄了发展势能。支持艾孚特总投资5.08亿元的年产2万吨糠醛项目建设,建成达产后将提供丰富的工业溶剂资源,促进下游合成塑料、医药等产业的发展。
(三)持续深化节能降耗。积极引导企业不断深化新能源技术应用,最大限度挖掘节能潜力。泰山玻纤在行业内率先研究开展了通路纯氧燃烧系统的开发,单位玻璃液熔化节能率为48%以上,出料量提高10%以上,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80%,窑炉使用寿命可延长1年以上,每年可为公司节能约2000万元。实施三四线隧道烘干炉全余热风技术改造计划,结合纯氧燃烧技术,每年可实现节能量1.57万吨标煤,能耗降低近30%,年可节约能源费用1400万元。采用微波专利技术及生化处理技术,对生产及生活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了部分中水回用,年可节约用水60余万立方。实施年产13万吨废丝粉磨综合利用项目,将产生的废丝粉磨后100%回收利用,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二、聚焦数字化赋能,为工业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激活增强色
(一)坚持顶层设计。以“数字邹城”为目标,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类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宽经济发展新空间。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搭建“平台+生态+运营”数字经济产业载体,吸附工业科技、电商、文创旅游、现代农业类企业入驻平台,促进产业上云,膨胀数字经济规模。
(二)坚持集聚发展。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截至目前已聚集企业179余家,业务涵盖大数据中心、文化旅游、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服务外包等;京东云(济宁)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基地已建设完成,目前已建设100个机柜,上架300多台服务器及网络安全设备,已迁移完成超过20个政务系统上云,涵盖双招双引平台、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智慧统计、智慧交通、投资促进平台、农业可视化监管平台、社情民意平台、乡村振兴等领域,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云服务。加快万声通讯项目建设,目前已承接飞猪、菜鸟等在线业务14条,坐席规模已达1400人以上,解决就业3000余人次。加快颐高济宁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汇集数字经济企业总部、商业、数字文创、科技研发、电商、大数据等数字平台资源,已入驻企业20余家。加快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目前已落地云计算平台、指挥调度平台、数据共享平台三大平台,在环保、安监、门禁、国土、管网、环卫、交通、物业、楼宇、巡查及园区综合管理等方面推进智慧园区建设,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
(三)坚持数字赋能。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制造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应用,重点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样板,重点发展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化转型制造新模式,提升全市企业智能制造整体水平。2023年,邹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完成营业收入54.6亿元。推动奔腾企业、金鼎实业等6家企业入选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落陵新型矿用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依托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新经济企业179家,带动数字经济产业营收增长128.5%。
三、聚焦绿色化发展,为工业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绿色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加快节能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提高单位产品的能效水平,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在高端绿色化工产业方面,形成了以荣信集团、奔腾漆业等重点企业为依托的“煤焦化-燃料化工-焦化产品深加工-合成材料”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形成了以泰山玻纤、菲巴睿新材料为依托的“粗纱-玻纤复合材料”、“细纱-电子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太阳宏河纸业、米能生物为依托的“生物质新材料-造纸-印刷产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形成了以鲁抗医药、圣琪生物为依托的“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生物肥料”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积极推广应用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兖州煤业“大型清洁高效水煤浆气化技术”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圣琪生物立足甘薯资源综合利用,通过生物高新技术集成,将生态农业与清洁生产、制糖技术和酵母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甘薯订单农业-甘薯淀粉加工-葡萄糖(甘薯渣酶法制糖)-酵母-酵母提取物-生物有机肥(饲料)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太阳宏河纸业依据自身特点,开发了多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造纸白泥处理与废水处理技术,在循环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收益。
(三)开展节能节水标杆创建活动。开展工业企业能效领跑者申报,荣信集团荣获工信部焦化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提升工业用水重复利率,加快推进蒸氨废水高效处理、中水回用零排放、循环水电化学处理水循环、深度优化用水及水污染防治改造、鲁抗中水回用建设等项目建设,启动化工产业园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处理达标后回用于企业生产,再生水使用率进一步提升。积极创建省级及以上节水型企业、节水标杆单位、水效领跑者,协助经济开发区申报水效领跑者,国宏化工公司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共培育邹城市级节水型企业12家、济宁市节水企业9家。开展节能诊断服务活动,通过政策宣贯、现场诊断,共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绿色园区1处、绿色供应链1个,省级绿色工厂2家,市级绿色工厂3家。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步,邹城市将聚焦“1+5”主导产业,以助企攀登工程为主抓手,完善“工业发展指挥部+企业服务保障专班”工作机制,深化包保、专班推进,加力提速工业经济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一)实施企业攀登攻坚行动,推动工业经济规模跃升。深化全链条助企攀登十大行动,围绕攀登企业和“双80”企业,逐个完善扩能倍增计划,推动企业爆发式、翻番式增长。狠抓链主企业攀登攀高。围绕恒信集团、盛源控股等链主企业,“一企一策”完善扩能倍增计划,县级领导包保、行业部门协同、属地镇街靠上,推动恒信集团、太阳宏河纸业营收分别突破400亿元、130亿元,营收过10亿元骨干企业达到15家以上。狠抓规上企业创新创优。实施高成长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持续完善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储备库,强化创优企业“一对一”帮扶指导力度,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年内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15家以上。狠抓规下企业升规纳统。扎实开展“五经普”工作,全面摸排筛选规上企业储备库,深挖薪酬、利润等效益指标潜力,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一对一”包保跟进,力争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
(二)实施产业项目攻坚行动,促进建链强链延链补链。不断强化产业链思维,切实将工作思路由“提升企业竞争力”向“提升产业链竞争力”转变,聚焦全市19条产业链,持续推动攀登企业“卡位入链”,县级领导担任“链长”,“链主”企业、产业专班主任担任“副链长”,“一链一策”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倍增、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力争今年规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精细化工产业,以打造千亿恒信为主线,加快推进50万吨乙醇、可降解塑料、针状焦二期等重点项目,新上脱硫脱硝剂、三废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带动艾孚特、灵晓、朗恒等企业组团式发展,加快构建“煤焦化-燃料化工-合成材料”全产业链,力争产业营收突破45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以打造百亿板块为重点,加快兖矿能源智慧制造园区、济宁能源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推动天玛智控智能泵站、德伯特智能输送机、落陵共享加工中心等项目建成投产,新上鲁源电力装备生产基地、京翰林高强铝合金、艾德威尔金属蝶形阀等项目,力争产业营收突破130亿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围绕泰山玻纤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正方高性能玻纤复合新材料、鑫曦源80万吨玻纤原料等项目,新上泰玻8万吨细纱、港澄钙基纳米新材料等项目;围绕太阳宏河纸业产业园,新上东升可循环生物基材料、帝增20万吨生物基新材料等项目,力争产业营收突破16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以鲁抗医药为龙头,依托合成生物聚合平台、高精新医药孵化园,加快高端绿色植保产业园、鲁抗反式乌头酸、蔚扬药业抗病毒新药等项目建设,力争产业营收突破60亿元。机器人产业,依托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发挥珞石、天河、达野等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天河矿山重型机器人、珞石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永晟福工业巡检机器人等项目建设进度,做强工业机器人、矿山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三个产业链,力争产业营收突破2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依托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新增纳统大数据、信息技术企业10家以上,力争产业营收突破60亿元。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合成生物产业,加速推进济肽高端美容肽、康耐斯乌司他丁等项目;氢能产业,以恒信氢能产业基地为平台,依托氢气产品检测中心,谋划布局工业氢气装置、氢燃料电池等项目;新能源电池产业,依托恒信和艾孚特现有产业基础,推动恒信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艾孚特1000吨高热稳定性电池级锂盐项目落地建设,打造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实施数字赋能攻坚行动,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加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主导产业深度融合,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搭建数字化服务云平台。对接浪潮、和利时、布比科技等服务商,搭建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设备上云、数字化改造、智能制造等解决方案,打造“产业大脑”,带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300台设备上云。加速壮大数字经济产业。依托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年内新增纳统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10家以上。对符合纳统要求的企业开展专项指导,确保应统尽统,力争产业营收突破60亿元。持续推进5G“新基建”。开展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行动,高标准完成5G基站建设任务,加快推进5G连续覆盖、深度覆盖,持续拓展5G应用场景。积极布局物联网,提前谋划IPv6网络部署,确保重点企业、重点园区第一时间完成升级改造。
签发人:徐振龙
联系人:林志强
联系方式:13695471596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重大决策推进服务中心。